2016年10月20日,黄有璨老师在知乎上开始了自己的第一场live,因为我一直都有关注他发起的互联网学习社区——3节课,非常佩服他在运营上的功力,所以还是很期待这场live的。
其实自己也是因为8月底跳槽到现在这家公司,才有机会接触到内容生产这件事。从9月底开始每周在公司的服务号推送文章,目前也有4次了,慢慢感觉到自己对内容这事的兴趣和信心。所以,我是很想在这条路上继续发展的,抱着这种期待我参加了这场live,也确实得到了正属于我这个阶段的指导。
以下为黄老师分享的关键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做内容】这件事,可以分为哪几个段位?
黄老师将内容从业者分为5个段位,如下:
不同段位的内容选手,重点关注的事情是什么,应该具备哪些能力?
P1:纯体力活、执行维护
P2:打理一个微博、微信账号,理论上应该可以产出60分上下的内容,初级创作者
P3:内容质量应该有80、90分,能做大稿;慢慢开始懂得通过内容直接、间接创造商业价值(写软文、通过内容持续获得不低的流量)
P4:内容管理者;面对的问题:怎样在一个时间段之内获取、产生海量内容并进行管理;如何通过内容进行品牌传播和建设
P5:内容生态建设者;结合整个内容的生产、互动,根据不同节点,产出解决方案并固化成机制
对于中早期的内容选手来说,该重点修炼哪些东西和能力,如何修炼?
P1需具备的核心能力:
内容方面的基础执行力,比如获取内容的渠道、基础的内容采编,至少需要对某一领域进行持续关注;
基础的内容感,大体可以分辨什么是不好的内容(可能什么是好的,还暂时不能把握),可以通过大量地泡线上论坛,清楚看到哪些帖子会被顶起来,从而了解用户喜好,大概需要在2~3个月之内持续关注一个具体领域;
实际训练,建议写自己的公众号、在知乎多回答一些相关问题。写公众号可以先转载,但是可以通过编辑、修改标题等形式进行训练,甚至是观察自己发到朋友圈的内容,哪些会引起关注,等等这些都可以进行总结
P2需具备的核心能力:
保证创作内容的逻辑是清晰的,降低读者的阅读障碍;
提升阅读体验,比如在开头使文字更有代入感、更能打动人。
此阶段的重点应是清晰的逻辑,黄老师讲了几个逻辑的关键点:
关键点1:情节叙述的逻辑清晰,连贯不突兀。最常见的就是写软文时思路跳跃,广告打得太硬;
关键点2:论证时逻辑要清晰。比如在开头提出一个论点,接下来通过几个分论点进行论述;
关键点3:拼接故事时要做到前后呼应。例如黄有璨的文章《李笑来和小马宋:自由人之路》,前有伏笔,后有呼应。
逻辑是需要刻意练习的,可以多关注一些文章,看看他们是如何进行逻辑衔接的。
如果想在这一阶段进阶,那么突破点是:
1. 局部写作能力的提升,通过大量练习,提升语言描述的精确性。
2. 有一定的内容策划能力,熟悉一到两种做某类内容的常用套路。
3. 加强内容感,慢慢知道什么样的内容是好的。比如在什么地方、发送了什么内容,能得到更多转发和关注。这是在P2末期非常重要的能力。需要大量地浸泡在微博、微信、论坛等内容阵地上,没有捷径。
P2和P3之间有一道鸿沟,P1到P2基本用一年时间大家都可以做到,但P2到P3可能要3到4年。
P3需具备的核心能力:
1. 为自己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名人名言、故事、案例、真实经历、观点等,需要大量阅读、见识、经历;阅读完后需要做大量记录,才更能可能在未来写作中为你所用。
2. 承载思想。段子、笑话、资讯并不会给内容生产者带来收益,而深度文章会激起读者想要与内容生产者产生互动。
3. 吸取新颖的理念、概念、观点。善于通过对比、隐喻等形式提升文章本身的深度和厚度。看完一些深度书籍、文章、电影等,都要进行记录。
黄老师认为,内容生产由三个部分组成:选题、策划、写作。
想要跨越P2到P3的鸿沟,选题、策划非常重要。
选题:看哪些内容、在什么地方传播性更广。4、5个月内观察某个领域,就会发现某些规律。
策划:即内容结构的设计,比如一些套路。
那么怎样才算达到P3级别呢?
吃透了某一类内容,从选题、策划到写作的关键技能,都特别熟练。
常见的内容套路:
1. 英雄之旅(人生走向:高→ 低→ 高,通过考验战胜自己……)
2. 先给出平稳预期,中间加入不可思议转折,最后给出一个脱离预期的结论
3. 故事类内容,写作要点:人物、心理刻画、比喻等修辞手法
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观察自己的情绪,用语言精准地刻画自己的情绪。
关于【做内容】,几个我认为极度重要的工作习惯和方法。
1. 收集灵感。有了灵感一定第一时间记录下来,一定要找到一个工具,培养起来这样的习惯。
2. 收集素材。每个月读8~10本书,做读书笔记,将书中的名言金句、自己的思考都记到印象笔记中,这样以后这些都有可能成为素材。在需要写某些内容的时候,可以直接在印象笔记搜索关键词。
3. 把写作培养成固定习惯,在稳定时间、稳定环境发生,才能养成固定习惯。
4. 转载时也要让内容打上你的烙印。否则读者感知不到你的存在。比如文章做重新编排,加入自己设计的图片,在开篇加入自己的注解。
5. 你理解、思考的领域越多,产出内容的层次感才更多。但是千万不要一口气吃成胖子,建议主题阅读,比如在4~5个月时间内,只看营销或心理等方面的内容,看完后进行消化吸收,再做对外表达。走完输入→ 输出的闭环,才能对整个领域更熟悉。修炼内容的路程是急不来的。
6. 找到你喜欢的内容对象,下意识模仿他的中你赞赏的写作方式。在模仿过程中,这些方法也会打上你自己的烙印。
我是如何通过【内容】来塑造自己的个人品牌的?
找到自己的差异点→ 通过合适的渠道,持续地输出内容→ 慢慢产生品牌影响力
好的品牌,一定是有自己不同的内容或有特别的渠道或有不同的时机。
Q&A:
1. 塑造个人品牌,到底是该聚焦一个领域,还是按照自己的爱好走?
“尽量聚焦一个领域,但是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集合到聚焦领域里。”
2. 有时候很用心找资料做的内容数据不好,另外一些时候没有花费多少时间做的反而效果不错,该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不妨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这件事。做内容不只是为了做出10W+,应是:如何在一个领域下持续输出有价值的内容,将其提供给目标群体。不要过分关注单篇内容。”
3. P3前怎么意识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不完整?怎么架构自己的知识结构?
“坦白讲我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而是水到渠成。当你涉及的内容、领域足够多的时候,有一天他们会连点成线,串联到一起。突然有一天就意识到,自己可以写出更有深度的文章了。”
4. 对于抓读者/市场的痛点和内容创作者坚持自己怎么看?怎样在坚持的同时找到一条盈利之路?
“在坚持自己的基础上,在自己喜欢的领域中做到90分以上的内容,再考虑如何迎合读者和市场。一些类似“冷笑话精选”的号可能纯粹靠段子得到了很好的传播,那是因为它赶上了内容红利期,但是不是每个人都有这么好的运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