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高考

此刻,已是晚上十点十分,到了写感言的时间,继续写。

下午五点,开车路过滨湖一学校。

看到学校门口很多家长,等红灯时,准备拍一张家长们等候的照片。

可惜绿灯亮了,没拍成。

那一刻,想起今天高考的日子。

每当这样的日子,总会有一丝淡淡的说不出的味道。

下午坐的士,师傅是一名小伙子。

和师傅聊天。

得知小伙子1990年出生,安庆太湖人,自己做木工活,如今生意不好做,出来跑跑滴滴。

还得知小伙子一个人在合肥租房子做事,妻子带着读一年级的儿子在太湖过日子。

问师傅,“多久回一趟家?”

师傅回复,“说不定,有时间就回。”

师傅问我,“你是干什么的?”

我说,“你猜猜看!”

90后的小伙子说,“感觉你是赚钱容易的。”

我笑笑,“哪有赚钱容易的,上班拿工资,一样的”。

“怎么看出来的?”我反问。

“看人的神态穿着,就能看出来。”小伙子回答。

小伙子还有眼力劲呀。

小伙子一个人在合肥做事,在太湖县城买了一套房。当时房价接近7000元一平米,如今每月还2800多元的房贷。

和小伙子聊天,又想到门口等候孩子高考的家长,心里有许多话要表达。

那一刻,想起我的高考。

第一次高考,时间1993年7月。

高考那几天,没集体住宾馆。

当时我找了县档案局当局长的表叔,看他能否安排一个地方。

同学开华的亲戚也在县档案局工作。

结果我俩安排在一起,当晚我们住在档案局会议室的办公桌上。

那晚,会议室外机器轰鸣,扰得我们都没睡踏实,也有可能办公桌太硬,第一次睡,也睡不好。

第一门语文考完,开华说,今晚不能再住档案局了。

不记得第二天我们住在哪家宾馆。

这是当时的记忆。

当年的高考,我的分数是489分,清楚地记得。

开华比我4分,493分。

高考结束后,回到二姐所在的大队。

没考上大学,准备怎么办呢?

微信朋友圈上曾经写过4篇关于第一次高考失利后的文字。

老屋

第一篇:那年高考(2020年7月7日)

      今天高考日,看了很多信息,原本没想写什么。

      无意浏览到格隆的《那年高考》,激起了码字的欲望。

      格隆说,“每次我拿着第一名的成绩通知单,都只是拿到母亲的坟头,有说有笑地烧掉,告诉她,儿子过得很好,又考了第一,您放心。但转身离开时,我仍旧会忍不住热泪盈眶。”

        读来深深感动,也是这篇小文的由来。

        中午,同事问,“读书时,你吃过发霉的腌菜没?”

      “吃过啊!咋没吃过呢,初中时每周一瓶腌菜,有时也发霉了,还得吃,一周都没喝水。”我回道。

      “那时,我一周也没喝水,咋不买个水杯呢,可能,真是穷呀!”,同事说。

      ……

      那时候,上世纪80年代末,物质不丰富,家庭不宽裕,身在河南的同事与湖北的我,感受到的是一样的贫穷,一样的辛酸!

      晚上,细细思量,若是后来没有考上高中,没有读大学,今日的我,在哪里,靠什么过日子呢?

      也许,和村里的小伙伴一样,在农村生活,外出打工,孩子成年立业了;

      也许,在县城里做做生意,成为一名小有成就的商人;

      也许,学了一门手艺,开农用车,跑运输,成为一名司机;

      ……

      完全可能是这样的生活!

      可是后来为什么又成为了现在的自己呢?

      犹记得,那年高考晚上,和好友同学罗睡在一张会议室的桌子上,窗外工地上机器作业声吵得我和罗都没睡好,这成为罗和我第一年高考没有考好的借口。

      罗比我高4分,我记得清楚,不知同学可记得。

      当年夏天,罗和艾同学准备复读了,我在家跟一位师傅学开车。

      临近开学,听说昔日同学,有的去上大学了,有的选择继续复读,我的心蠢蠢欲动,我弱弱地对老娘说,“妈,我的分数,复读不要钱……”

      老娘明白我的意思,她知道我征求她的意见,毫不犹豫地说,“强儿啊,只要你愿意读,妈砸锅卖铁都愿意啊。”

      于是,我又回到了学校,得以继续追逐心底的梦。

      虽然第二年高考考得依然不好,但已经尽力,只有那个水平,比罗和艾同学差10多分,同学三人算是圆了大学梦。

      也许在老娘的心里,不再读书更好,像村里的伙伴一样,早点结婚生孩子,读啥书呢?

      可老娘依然坚定地支持我,只要我愿意。

      如今的我,或喜或悲,在心里都会跟老娘聊聊,“老娘,儿子过得很好,您放心!哪天您闲逛地时候,顺便走进我的梦里,看看我,咱们说说话!”

      那时,哪知道将来的自己会干什么呢?

      糊里糊涂,一步步地走到今天。

      心里头总记得老娘说,那些事能干那些事不能干,好好干,听领导的话,莫犯错。

      老娘说的好多话都不记得了,也许姐姐们记得,下次跟姐姐们聊聊,我再来一篇《家家都有老娘说》。

      每个人的高考,都是人生的开始!

      人的一生,追逐梦想,唯有努力!

第二篇:喜欢谁?(2021年8月8日)

饭后,发了会儿呆。

突然冒出一个词,喜欢谁?

一个有意思的话题,现在叙叙。

小时候,常常去外婆家,舅爹们喜欢我,舅舅们喜欢我。

老娘说的,姐姐们说的,我自己感受到。

讨他长辈们喜欢,其中最重要一条,是我爱读书。

不是因为我学习有多么好,而是我一直很认真地读书,刻苦地读书。

学生时代,我的成绩平平常常,非常的不突出。

小学毕业,糊里糊涂上了初中。

初中后,又糊里糊涂的上了普通高中,勉强达线。

高中时,第一年高考没达本科线,复读一年,勉强达本科线。

一路走来,糊里糊涂,冥冥之中,似乎有一种力量,推动我往前走。

高考失利那年,没想到去复读,跟姐夫队里的师傅学开农用车。

一个暑假下来,动了复读的心,弱弱地跟老娘说,学校不收复读费。

老娘回答,只要你愿意,砸锅卖铁让你去读。

其实老娘心里可能一百个不愿意,读什么书,早点工作,早点结婚,老娘早点抱孩子。

也许,老娘根本没这么想。

只要我愿意做的事,老娘一定一百个的愿意,一百个支持我。

在老娘心里,我就是她的唯一,我就是他活着的意义。

如今,是没法问老娘当年的真实想法啦。

但我相信,老娘是支持我的决定,哪怕心里有一点点不舍。

复读了,又一次的希望。

读书,继续讨人喜欢。

我知道,自己笨,脑袋瓜没人聪明。

笨,就下笨功夫。

最喜欢考验耐力的数学题。

题目不难,但考验耐力。

一个小时做一道纯计算的数学题。

题目本身没有技术含量,考的就是学生的耐力。

那样的题,我喜欢,我喜欢这样的磨练。

因为笨,认真读书,不敢玩,不敢看任何课外书,也没有课外书可看。

中不溜秋的成绩,勉勉强强的上一个又一个台阶。

武汉读书时,大学教授的细舅细舅娘也喜欢我。

原因在于,我爱读书。

为什么讨长辈们喜欢,因为我爱读书。

为什么爱读书,就讨人喜欢?

哪个不爱读书人呢?

感激感恩,一路走来疼爱喜欢我的长辈们。

如今的我,外甥外甥女,哪个最讨我喜欢呢?

谁认真?谁踏实?

我就喜欢谁。

对孩子亦如此,认真我就喜欢,认真我就爱。

喜欢谁,被人喜欢,没有那么复杂。

认真,踏实,爱读书,爱思考,没有谁不喜欢。

第三篇:人生的偶然与必然(2022年11月17日)

好几天没码字了,今晚似乎来了感觉。

没想好写什么,但又想写,不写似乎不舒服,犹如吃饱了撑不过。

于是索性搜索老树画画,找找偶然和必然的文字。

找到后,将昨天看的一篇文章叙叙。

昨天看著名媒体人姜波回忆美国《侨报》总裁、董事长谢一宁的文章。

当时,姜问谢,1986年汉城金浦机场爆炸案,咋回事?

为什么问这个问题呢。

谢一宁是全世界第一个写这篇新闻报道的人。

该新闻获得第二年全国好新闻一等奖,美联社法新社向谢一宁买他的照片。

谢一宁哈哈大笑,“偶然的,撞大运。”

一系列偶然因素的叠加。

今天将这些偶然罗列如下。

谢一宁本来在上海外语学院进修英文,为将来驻外做准备,但为了报道好汉城亚运会,中新社专门向学校请假,把他调回一段时间。是其一。

中新社领导设宴为采访记者送行。不知吃了什么,一位老兄拉肚子了,不能一起去汉城。是其二。

过几天,这位老兄随第二批中国体育代表团抵达汉城,本不该谢一宁去机场接人,但谢一宁年轻,外语好,就代替别人去机场。是其三。

临出门发现摄影记者的相机放在床上,谢一宁怕屋里没人丢了,就索性挂在脖子上。是其四。

那时,中韩没有建交也没有直飞航线,需要绕道香港。那天飞机晚点了。是其五。

在机场无所事事地等航班时,突然听到了剧烈地爆炸声。

姜波对谢一宁说,“这哪有你什么事?是上帝太眷顾你了,冥冥之中把你安排在爆炸现场。”

以后的岁月里,姜波把这件事作为一个经典的新闻教学案例。

姜波写道,“的确是一系列的偶然因素撞在了一起。但是,听到爆炸声,别人往外跑,谢一宁不顾性命地往里冲,这是一种必然,是新闻职业精神驱使的必然。”

写到这里,偶然中的必然故事讲完了。

写到这里,突然有了感觉。

人生的偶然和必然。

偶然中有必然。

必然中有偶然。

刻意求不得,不求自然来。

此刻,想起第一次高考后暑假学农用车。

一个暑假,没摸几次方向盘。

临近开学的日子,弱弱地对老娘说,学校不收复读费,我再去读一年试试。

犹记得老娘说,“想读就读,砸锅卖铁也让你读。”

于是,几天后又坐在了教室里。

为什么那时我起心动念了想去读书呢。

本来就准备学门手艺不再读书的。

这是一种偶然。

还有好多好多的偶然。

一步步走到了今天。

没有逻辑可言,一切似乎冥冥之中的安排!

犹如1986年谢一宁的经历,一系列的偶然,成就了当年的谢一宁。

最近文章饰演张学良的《少帅》。

常常想,剧里剧外,文章经历了什么?

饰演张作霖的李雪健经历了什么?

查询一些信息,了解到他们饰演这部剧的辛酸,不容易。

前些日子观看《隐入尘烟》。

脑子里思索,海清在饰演这个角色时,有怎样的心路历程。

通过相关文字,了解到海清拍这部戏的艰难。

看通鉴中的吴起,看史记中的吴起,心中总会泛起一个大大的问号?

了不起的战神吴起,为什么那么牛?

他是如何成为那么牛的一个人?

这是我想寻找的答案。

我想寻找背后的必然。

因此,常常观察、思考,过去的自己,怎么成为现在的自己?

过去的他,怎么成为现在的他?

偶然中有必然吗?

好像有答案,也好像没有答案。

第四篇:立秋,下半场开始(2023年8月8日)

原本要早点动笔写几句,不知为何到了动笔的时候,没有了码字的兴趣。

9点40分,看到朋友圈立秋二字,又来了兴致,随性写几句。

年初定下的规矩,每到一个节气要码码字。

首先,还得背一遍二十四节气歌。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今日立秋,上半年节气过完了,下半年第一个节气开始了。

曾对同事说,要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土地不会我们的勤奋。

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我们只能遵循这个规律这个逻辑去做人做事。

立秋后,气温不会马上降温,还在三伏天之中,还有一段时间的高温。

没搞懂三伏天是怎么来的。

但立秋后,早上和晚上的气温会低一些,高温也高不了几天,舒服的日子应该很快会到来。

立秋就是秋天的开始。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

春天播种,秋天就会有收获。

若春天不播种,土地会荒芜,不会有任何收成。

所以,每个人还得在春天播下种子。

今天8月8日,农村的晚稻刚插下去一周多。

晚稻不插八一秧。

所以,秧苗插在田里就一周多一点点。

8月8日,一个好日子。

犹记得第一年高考出分数的日子就是8月8日。

那年,考得一般般,心里说,这是人生最最重要的日子。

母亲没骂我一句。

那时,和母亲住在滨江三队二姐房子后面的一个小屋中。

那时,郁闷。

但好像也没觉得天塌下来。

因为平时成绩也一般般。

高考分数跟平时差不多。

今后的路怎么做?

我不知道。

母亲也不知道。

母亲说随我。

二姐夫三队有一个姓何的师傅,开农用车。

我心想,我去学开车吧。

学会了以后当一个开车师傅,养家糊口也能生活。

于是把这个想法跟母亲和二姐说了。

第二天就跟着师傅上路了。

师傅开车,我坐在副驾驶座。

过了好多天后,拉货回家的路上,师傅让我摸了摸车。

开了会儿,车就熄火了。

师傅说让我来吧。

后来又摸了几回车,到了8月30日左右,车没学会。

8月30日那天,忘了从哪里得来的消息,考取大学的同学陆陆续续收到了入学通知书,又听到同学说,我高考的分数不低,回去复读不要复读费,家庭只需要负担个人的生活费。

得知这个消息后,弱弱地对老娘说,妈,我去复读行不行,学校不收复读费。

老娘看了一眼,记得好像说,强儿,想读就去读,妈砸锅卖铁让你读。

于是第二天就去洗马高中报到复读了。

这些事,如今想来,依然历历在目,虽然已经过去了近30年。

记得在那破旧的小矮房子,我和母亲的对话。

没问过老娘当年得知我的高考分数后的真实感受是什么?

会不会抱怨我这个儿子不争气。

会不会认为我这个儿子笨得出奇,咋这么没用。

会不会呢。

我想,当年老娘是不会抱怨我的,不会认为我笨。她只会自责自己咋那么穷,不能给我富足的生活,拖累了儿子。

一年后,算是如愿迈入了大学,与老娘渐行渐远,每半年才能回家看她一次。

也许在老娘的心中,读什么书呢,像村里的小伙伴一样,早点找个女孩结婚,早点生娃,那该多好啊。

老娘终究没这么对我说。

她只希望,我过得好,她自己过得好不好不重要。

天下父母莫不如此,希望女儿好,自己无所谓,苦点累点在所不惜,毫无怨言,默默忍受,默默奉献。

等到孩子大了,自己也老了,老了病了就走了,消失在宇宙中无影无踪。

这就是人生吗?

残酷吗?

前几日,在梦中遇见老娘,老娘还是原来的模样。

梦中心里清楚老娘已走,见到她,责问她,你咋不联系我呢。走了就走了,也不说说你那边怎么样。

老娘没回我话,哭醒了,梦结束了。

8月8日,立秋的日子,一个想起了很多很多事的日子。

读完四篇小文,尤其是最后一篇,禁不住有些落泪,想起曾经的过往,想起那些点点滴滴,想起和老娘在一起的日子,想起好多好多。也许是读到最后老娘的那个段落,完全由不得自己,岂能不想呢,岂能不感动呢?

以上将不同时期撰写有关自己高考的文字,读来依然让我伤怀,让我动情。

这,就算今天的小作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732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496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264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07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06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7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29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83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1,704评论 1 299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66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3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13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16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78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0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083评论 2 350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03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00 序言 又是一年毕业季,又是一次七八号,虽然是七月,因疫情,高考延期,这正是高考的正日子。 还记得刘媛媛《寒...
    薇语阅读 2,698评论 6 222
  • 今天高考,过来凑个热闹。原来觉得90后是最年轻的,谁知道岁月是的车轮逼着我们往前走,不知不觉高考都是8年前的事情了...
    平平和平平阅读 293评论 0 1
  • 再过两天就是一年一度的高考了,十二年的寒窗苦读不久就会见分晓。 高考对于考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全新的人生的分水岭。考...
    刘炳清阅读 347评论 0 6
  • 那年高考,回顾艰难的求学历程 离开我的第一次高考已经过去40多年了,那时候我并没有高中毕业生就参加了高考。想...
    华严世界阅读 383评论 3 6
  • 每年的高考期间,总会发生一些与高考有关的或“热闹”或伤心,或令人郁闷甚至是恼火的事,而这些事件的主角基本上都是参加...
    周大雄0323阅读 28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