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开始写作的动力是羡慕,羡慕他人的故事如何生动,如何让人拍案叫绝。于是心中就有了写作的动力――自己也要写出让人赞叹的作品。
于是抱着这个心态走进了初中。还记得写的第一篇像样的文章,被老师拿到讲台当范文。心中激动的不得了,一下子就认定了我是天生当作家的料。现在看,只是觉得好玩。恰好的几句诗,几个词语。为那篇作文平添了不少风采。不过也就是那样,第二年再看也就成了苦涩的笑点。
不过我还是很感激那次经历的,那让我在很长一段时间有了创作的动力。也想着法子多看些书。把好的,坏的,做作的,好笑的都过一遍。因为相信,看的多自然就会写得好。这种全面引进的模式,弊端出现了。语言过杂,文笔不一,成为我初中写作的一大特点。
高中是一个转折点,已不记得是谁的建议了。让我先上自一段时间相同类型的文章。记得当时看的真是老眼昏花,相同的笔风让我感觉一直在看同样的故事,同样的剧情,同样的套路。结果看累了没有再坚持,还是以我自己的方式读书。但因为之前选择过一些文章,于是在自己以前读书的方式中也不知不觉的收敛了一点。
第一次感受到写作是要朝着一个方向发展的。太杂太乱会太不妙。
除了学校的作业以外,会学着古人的音韵拼凑自己的诗,写些应景之作,也留意的再抄些杂志故事,无意的写些歌词。
大学没事的时候翻着过去的笔记与自己写的文章,又是一种惊喜。感觉人是在不断成长的。无法说出高中那些歌词中隐藏的笑点,也无法想象故事中人物的滑稽。同情当时的我思想如何的不紧密。与此同时,又想到现在我所写的,对以后的我,或更长时间后的我又会是什么东西?令人抓狂。
夜里偷的半日闲,看着室友各各睡相极丑,鼾声满天。回首窗外已是黎明前的夜。想起了什么,感觉有一种很奇妙的情绪。
幻想自己是小说中的主角,光环附体,力量无尽。然后深度自恋,自己原来这么强。手握星辰,然后梦幻般醒后,埋怨自己为什么不在小说里。
拿到一本散文,看见作者以怎样的心情写下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一处相思,两处闲愁的情觉。一支笔,一潭墨的感情。
大学过后,过着东拼西凑的生活。只要还没死,就还活着,在一段时间内支配着我的想法。人真的很厉害,作死的时候能从天上掉到地下还笑傲江湖!饿死的时候能入口的都能为之下咽。当然这只是夸张,生活困难,莫名其妙的事总有发生。无法不去想,只好用笔,记下来。所记的无非是一些生活的琐事。不过都有透露着人生翻盘的希望。现在还有一种与当时共难的想法。
所以写作就是具有时代特点的文学。处在什么环境,什么年龄,以及我所厌恶的我所憎恨的人或事。具有饱和的我的风格,具有我深信不疑与一丝不苟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