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避暑山庄
承德避暑山庄久负盛名多半是因为一些清宫剧中的提及,不过现实中这个地方我没有去过,也没有太多关于它的想象,感觉上应该和颐和园这类皇家园林差不多,不过是一些装饰过的山水景物,和方便居住纳凉的亭台楼阁罢了。
余秋雨却通过避暑山庄看到了一个朝代的兴衰,和清朝几代帝王的政绩与做派。说实话清朝的历史除了上学时书上学到的一些,后来基本上都还了回去,没有专门阅读学习清朝的历史,甚至在看上下五千年时,也会把最后的清保留着不看。
就因为无法忍受清后期签订那么多的条约,连带着不喜欢整个清朝。不过通过不少古装剧,像《甄嬛传》、《铁齿铜牙纪晓岚》、《宰相刘罗锅》等也多少了解一些清的历史。
山庄正宫午门上悬挂着康熙亲笔所题“避暑山庄”的匾额,说是“避暑”所用,其实另有意义。康熙的习惯是每年立秋后去,如果真是避暑的话,应该盛夏去才是。
康熙八岁登基,16岁除去鳌拜,20岁开始讨伐吴三桂,可谓英勇过人,胆略无双。所以有人提出按历朝历代惯例修缮长城时,他一口否定,不但不修,还大加痛斥。
他说人民是一个国家的根本,不能安抚民众,得不到民心修长城也是白废。再者修长城劳力财力耗费巨大,其不是本末倒置?再说,修好了长城,那么长有足够的人去守吗?
他说这样的话不得不让人感佩,不但有一个王者的气魄,还有一个王者少有的清醒。他看清长城的本质就是抵御外族入侵,于是在长城外设立“木兰围场”,每年立秋后约上外族各部首领,在这里进行为期20天的狩猎。
据说场面相大浩大,围猎时要搭建170多座大帐篷为“内城”,250多座大帐篷为“外城”,然后再外圈再设立警戒。
康熙作为女真人满族的后人,自然知道少数民族最为忌惮的是真正的实力。借着围猎向各部落展示巨大的实力与威吓,以此达到边疆的稳定。
因为要围猎,在周围建了大大小小的行宫,如热河行宫,避暑山庄等,还有不少宗教场所,不但可供各族休息,还可供祭拜。从武装和精神两方面威压降服他族。
康熙乾隆都喜欢在围猎时去避暑山庄,到嘉庆时清已经是在走下坡路,嘉庆帝最后不明不白地死在了避暑山庄。因为他的死,他的儿子道光帝便不愿去避暑山庄。直到咸丰帝为了避难才又躲到避暑山庄,住了有一年之久,最后也死在了这里。
自他之后,清朝就变成了一个女人的历史,那就是咸丰帝的老婆慈禧,她因为嫌弃避暑山庄太远,下令在京城修建了颐和园,避暑山庄从此荒废。
一座避暑山庄,储存、见证了一个朝代的兴衰更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