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罗饭牛山水画中的槁木傲岸之美
1、庄子"形如槁木"之说《庄子·齐物论》。
庄子说“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是人生大智慧。人生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庄子看来,“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是大智慧。一切事物归根到底都是相同的,没有什么差别,也没有是非、美丑、善恶、贵贱之分。庄子认为万物都是浑然一体的,并且在不断向其对立面转化,因而没有区别。而体现“齐物”思想的,就是著名的“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之说。2、苏轼的诗书画对"形如槁木,心如死灰"切身感受与体会我们从宋代文人画代表性的人物,苏轼《黄州寒食帖》中可以体会到苏轼发配黄州时那种心如死灰的心境,“自我来黄州,已过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今年又苦雨,两月秋萧瑟。卧闻海棠花,泥污燕支雪。暗中偷负去,夜半真有力。何殊少年子,病起须已白。” 二曰:“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小屋如渔舟,蒙蒙水云里。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那知是寒食,但见乌衔纸。君门深九重,坟墓在万里。也拟哭涂穷,死灰吹不起”。诗中阴霾的意象如小屋、空庖、乌衔纸、 坟墓……渲染出一种沉郁、凄怆的意境。表达出了作者时运不济谪居黄州的灰暗烦闷,形如槁木时的心境。 从文中“空庖煮寒菜,破灶烧湿苇”,可以想见他窘迫的生活。两首诗放在苏轼三千多首诗词中,并非是其上乘之作。而当作者换用另一种艺术形式——书法表达出来的时候,那淋漓多姿、意蕴丰厚的书法意象酿造出来的悲凉意境,遂使《黄州寒食诗帖》成为千古名作。从苏轼另一个名作《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词意是;弯弯的勾月悬挂在疏落的梧桐树上;夜阑人静,漏壶的水早已滴光了。有谁见到幽人独自往来,仿佛天边孤雁般飘渺的身影。突然惊起又回过头来,心有怨恨却无人知情。挑遍了寒枝也不肯栖息,甘愿在沙洲忍受寂寞凄冷。黄庭坚在此词《山谷题跋》有云:“语意高妙,似非吃人间烟火语。”而“非胸中有数万卷书,笔下无一点俗气”则不能到。人孤独的时候,总会四顾,回头的寻觅,找到的是更多的孤独,“有恨无人省”,有谁能理解自己孤独的心呢?世无知音,孤苦难耐,情何以堪?“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这里,词人以象征手法,匠心独运地通过鸿的孤独缥缈,惊起回头、怀抱幽恨和选求宿处,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作者与孤鸿惺惺相惜,以拟人化的手法表现孤鸿的心理活动,把自己的主观感情加以对象化,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效果。苏轼经历过乌台诗案之后才真正体会到形如槁木的美丽。繁华若梦易烟消云散,唯有心似槁木才能做回真正的自己。图片苏轼枯木竹石图苏轼传世作品《枯木竹石图》中,把"形如槁木"这种意境描绘的林漓尽致.画面绘干扭枝曲的枯树,若挣扎伸展,坚硬顽强;怪石与古木皆用清淡、空灵、松散之笔似勾似擦,草草而成。虽笔墨不多,却有孤傲险怪之气,与其傲岸豪放的性格相一致,抒写了胸中的磊落不平。同时,东坡在散文、诗词文学、书法上投入精力甚多,至于他的画,只涉足于一些枯木、丛竹、怪石之类用于“滑稽诙笑之余”,用于自娱而已。《枯木竹石图》据画刘良佐、米芾《画史》说:“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黄庭坚在《题子瞻枯木》中说:“折冲儒墨阵堂堂,书人颜扬鸿雁行。胸中原自有丘壑,故作老木蟠风霜。”《题东坡竹石》中又说:“风枝雨叶瘦士竹,龙蹲虎踞苍藓石,东坡老人翰林公,醉时吐出胸出胸中墨。”这些咏诗的记述,都与这幅《枯木怪石图》的境界景象相一致。苏轼曾自题其画云:“枯肠得酒芒角出,肺肝错槎牙生竹石,森然欲作不可留,写向君家雪色壁。”足以说明其抒写胸臆之情。苏轼作画,固然重视抒发情感,但并不忽视形式技巧。作品透出的他对萧散简远、古雅淡泊之气韵和孤傲险怪之笔墨性格的表达技艺,无不与其书法有着密切的关系,正如之后元初赵孟頫所题“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与八法通。若也有人能会此,方知书画本来同。”应该说,3、从赵孟頫开始,书画同源,才真正走到中国画艺术创作技法的前台。虽然从魏晋六朝至唐宋时代,书画用笔同法一直在发展,一直是书画艺术中重要的因素。赵孟頫作为有元一代的大书画家,其艺术影响力是巨大的,他的艺术主张和艺术实践让书画用笔同法的文人画艺术一发而不可收拾,一个高度形式化、艺术化的艺术时代到来了,元四大家黄王倪吴的出现,让文人画彪炳史册。
4、清初罗牧山水画的溶入庄子的这一思想.使文人画更上一个台阶。到了清初,我们从罗牧晚年的画作中可以看到,他的山水画几乎都是冬山秋水的特点。笔意空灵,林壑森秀,墨气翁然,独具风格。他画的花卉、人物、山水画造诣很高。他的山水画具有三大特征:一是擦笔皱,纤细严谨;二是笔致粗犷、墨色鲜明;三是具有烟雨迷蒙的“米氏云山”风格。因此为康熙皇帝所赞颂。图片罗牧独树老夫家图从罗牧传世的作品中,有大部份画作是怪石槁木图,在整个画面中只有一颗枯树,旁边有几笔竹叶怪石,用笔粗犷简逸,用草书笔法写意而成。罗牧的槁木枯树也是受庄子、苏轼、赵子昂的文人画风印象最深,体现出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与傲岸,也是作者不屈服于命运的安排,回来做自己,活出生命最高的意向.这种意向就是荘子创作的齐物论的"形如槁木",如同苏轼,赵子昂这些人在生命最艰难的时候如何让自己活出生命的傲骨,这也是文人绘画当中一种很高的信仰。。从罗牧的山水中我们可以看出罗牧对"形如槁木"的理解有他独特的感受.罗牧画作中体现出来的“删繁就简”“高古峻拔”的新貌放在松江画风一统天下的明末清初画坛,我们就会立即感觉到罗牧的份量,更不用说他对八大山人的启发意义了(曹卫民语)。罗牧的山水画从中年到老年,始终坚持以自我为特色,坚持传统文人画的傲岸风骨.孤独求败,并且影响了一大批画家包括八大山人,所以他才能成为江西画派的开派领袖。总之,从唐代王维以诗书画开创中国传统文人画以来、宋元明清的代表性文人画家都是尊循庄子的这一思想.回归自我,努力创作出有生命价值的艺术作品.他们以一种孤独而高傲的姿态去体会庄子形如槁木的美丽.他们的生命状态虽然有时是痛苦而艰辛的.但他们的价值与意义永远是为后人所称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