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不管你看得见,还是看不见,你都会得到父母的关爱,
2岁,你看得见好玩的东西就想要,看不见,你可能就不需要。
3岁,看得见的父母把你送进幼儿园,看不见的父母把你留在身边。
4岁,进了幼儿园,父母看得见你的成长,没进幼儿园,父母看不见你的调皮捣蛋。
5岁,看得见的父母,引导你去学习,发现你的兴趣。看不见的父母,给你报了一个辅导班,天天让你去学习,不服从,你就挨揍。
6岁,你们一起上了一年级,正式开始了学习生涯。
看得见的父母,给你安排了丰富的学习内容,英语、编程、音乐……太多了,你又忙又累,父母还希望你开心。
看不见的父母,偶尔关系一下你的成绩,可能的话,他们还会辅导你写作业。
7岁,你们一起升了二年级,才艺表演晚会上,有人会唱歌,有人会跳舞,还有人会拉小提琴……还有人都在角落里羞红了脸,不敢说话,还有胖嘟嘟的小胖子只顾吃。
父母有看得见也有看不见的地方,你们也有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有的父母看得见却视而不见,有的父母看见了并放在了心上。
你们看得见的地方,只要大声说出来,就值得鼓励。
8岁,到了写作文的年纪了,老师会评定好坏,组织了一场参观活动。老师看得见,有人拿活动当参观,有人拿活动当游玩,可不管是参观还是游玩,回去之后,统统都得写出一篇观后感。
宗旨就是在你看得见的地方,你留下的所思所想所念。
家庭作业,反正老师看不见你咋写。可能你自己写,也可能你去问妈妈,妈妈问度娘。
9岁,这样的日子你度过了四年,不管你看的见还是看不见,你都已经习以为常。
10岁,有了初中的传言,你看不见初中的生活,却想象得出来,你看得见增多的试卷,看得见接下来的表演。满分、优秀、荣誉证书……有的父母看得见,有的父母看不见。
这是人生中的一个10年,世界发生了惊人的变化,看得见的父母,早在十年前就模糊看到了这一天,看不见的父母看得见十年间,世界在变,而你却未变。看得见,提前布局规划了十年时间,看不见,自然野蛮生长了十年世间。
11岁,大家都能看得见,有人去了令人羡慕的初中,有人去的初中还可以,有人初中不愿意在人前提起。却看不见夜间你休息时做得梦。
12岁,你看得见班里的同学,谁丑谁美,谁富谁贫,你平等待人,可有人却看得见其中有细微差异。
你看不见老师的秘密,老师却看得见你的秘密。你隐忍不发,他视而不见。你作威张扬,他让你的父母看得见。
13岁,平日里看不见,可突然有一天,你看得见身体有变化。看得见的父母,嬉笑着脸耐心对你说,看不见的父母视而不见,期许你长大后心领意会。
14岁,你看得见试卷满天飞,原来抹布有时候也可以当作游戏机,扫帚带人飞,洒水桶可以炫光纷纷。黑板报却专属于写字班、会画课,不管看得见,看不见,大家都知道有你。
15岁,依稀看得见你离别时,脸上出现过的忧伤,可又很快看得见,你脸上写满了笑容。你的兴趣班少了,技能课只剩下一两个,学业尚未繁重,自由时间多了,父母给了你自己的独立空间。
16岁,经常看得见你愁眉苦脸思索着不会做的英语,数学,物理,化学题,清晨嚎嚎不停地背诵着看不懂的文言文,古诗题,看不见丑美,分数成了审美的标准。
高富帅、白富美,门门科目近满分,三十分,无论男女都是穷矬鬼。
看得见,高富帅白富美扎成堆,看不见,穷矬鬼抱一起。
17岁,你几次看见校长开展高考动员大会吐沫横飞,你又看见学习会上男女探讨不会做的题,你却看不见做不完的试卷,也看不见笔记本已经高高摞起,原来这才是真正的试卷漫天飞。父母看得见你常常熬到深夜,为你不断加油鼓气,你却看不见他们也常常为你落泪。
18岁,成熟季,高校就像镰刀收割机,不论你是否成熟通通收割而起。
你看得见你的辛苦学习,你看得见黑板板尾上的粉笔计时器。你却看不见,那个计时器上的数字除了给你学习的压力、动力,还是你跳进新世界的时机。
在那里你看得见恋爱,看得见自己已是成年人,却看不见十八年来养成的习惯一直会持续影响你。
看得见的父母从你出生一岁就开始引导你、灌输你。
看不见的父母自你高考过后就问你高考成绩。
所谓大学?
再也没有人能够管住你!
作为成年人,你自由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