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复杂,繁琐的简单。从前年少,依赖校园从未能踏足世间,认为一碗好面总要油盐酱醋的色彩鲜艳;经历几年,立足社会不再是懵懂少年,懂得清汤白水偶尔加个煎蛋就是碗好面。
出生于四川某个小县城的我,总是对面食有一种独特的情怀。我们那儿距离省会成都并不远,就1个多小时的车程,但在面食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我不知道这种面的“学名”怎么个叫法,反正老人们总叫它“韭菜叶面”。它的宽度和韭菜差不多,下水煮后仍劲道依旧。面馆师傅在将面条入水后,用熟练的手法将各种调料打入碗中,油盐酱醋、辣椒花椒等等,再加入一勺大骨熬制的高汤,面捞起入碗后加入臊子,也就是面码,一碗面也就上桌了。
“老板,二两笋子”、“老板,二两青椒”、“老板,二两肥肠不要葱和蒜”、“一两炸酱,多菜多汤少面”,无论是早上的大街小巷又或是晚上的偏僻角落,几乎每条街道都有一两家面馆传出类似的声音。早面,成为了我们打开新的一天的最佳方式;夜面,也变成了辛苦一天的最好安慰。
离开家乡已经快5年了,忘了这5年来到底吃过多少城市、多少“风格”的面,但好像家乡之外再也没有吃到家那边的“韭菜叶面”了,或许是我还未遇到,当然也就没了一天两顿面的习惯。
听说最近两年,伴随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的建设越来越好,曾经随处可见、贯穿于大街小巷的移动面瘫也固定进入了商铺里,成了一条条街道的“定海神针”。5年时间,我从一个稚嫩的读书郎变成了拿着文件搭乘周六晚上22点地铁的一名朝九晚六周末双休的上班狗。工作于“新一线”城市的我离家很近,但却也很少回家。
成长其实很残忍,他打碎了我们的梦想,消磨了我们的记忆,但同时让我们看清了现实。还记得以前总是让老板提各种需求,有时不要辣椒、有时不要葱蒜,一碗面上桌之后呈现的是五颜六色的“艺术品”。而现在,“懒惰”的我没有力气去为一碗面“上色”,也不再计较什么品质、形状,或许今天的我为了犒劳自己,会去拿锅煎个鸡蛋。
这城市那么空,这回忆那么凶,这街道车水马龙,我能和谁相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