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学习的理论,并不是某个聪明人拍脑袋想出来的“锦囊妙计”,只是对早已存在的自然规律的发现而已。宇宙昼夜不息地运转,背后自有其复杂而恒定的法则。无论凭经验摸索,还是循理论推演,本质上都是在寻找宇宙中恒定不变的法则。
流体力学,顾名思义,就是研究流动物体如何遵循自然规律而动。所以,我们要先搞明白将要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它们又是在什么条件下才会“动”起来?我请出AI,向AI抛出第一个问题:“什么是流动?流体又指什么?”AI“思考”了半分钟,给出了答案,字数很多,主要的就是如下两点:
1、流动是指流体在受到微小剪切力作用时发生的连续变形或运动。2、流体是指具有流动性的物质,包括液体和气体。
如我这般大聪明怎么会被它的三言两语糊弄呢。我继续追问:“沙堆在外力作用下也会像水一样运动,它的运动是流动吗?泥石流呢?泥石流算流体吗?”AI这次甩出一连串术语:漏斗流、混合流、离散介质、连续性方程……我立刻在输入框敲下三个字:“说人话。”AI短暂沉默后,换了一副“科普腔”:“沙子确实会动——沙漏里往下漏、雪崩时倾泻——可它靠的是颗粒互相挤、互相撞,不像水分子那样自由溜达。所以沙子只能叫‘颗粒流’,沙子本身还是固体,不算流体。而泥石流像流体一样流动,但因其固液混合的本质,更准确地说属于颗粒流或两相流范畴。”这一解释,立刻有了《十万个为什么》的味道。
AI的出现,让高墙深院里的知识一下子“飞入寻常百姓家”。哪怕没有厚重的基础,也能听懂深奥的理论;以前,知识是贵族人群的专属产品,现在知识就像像空气、自来水一样廉价,拧开龙头就能随取随用。如果到了今天,我们仍没有养成学习的习惯,还妄想单凭经验打天下,那就只能沦为资本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