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了解古诗《劝学》的意义,并对诗人孟郊及其背景进行解读。
通过重点语句,明白少年时期要趁早学习,不负青春的道理。
感悟《劝学》中珍惜时光、勤学多练正是“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之中蕴含的殷殷期盼。
【教学重难点】
通过重点语句,明白少年时期要趁早学习,不负青春的道理。感悟《劝学》中珍惜时光、勤学多练正是“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之中蕴含的殷殷期盼。
【教学过程】
古诗导入,了解作者
看图猜古诗
师:同学们好,看到这幅图,你想到了哪一首诗呢?
学生预设:看到这位母亲拿着针线缝衣服,我想到了《游子吟》。
师:你能为大家读一读吗?
出示《游子吟》
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师:唐代诗人孟郊,以一首《游子吟》闻名于世。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诗人孟郊。
诗人简介
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其现存诗作有五百多首。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诗人孟郊的另外一首作品,叫做《劝学》。
引出劝学,明其诗意
出示古诗《劝学》,齐读古诗。
劝 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明诗意
师:看看这个题目,你们认为是什么意思呢?
学生预设:劝就是劝诫的意思,学就是学习,所以联系起来就是对学习的劝诫或者是鼓励大家学习。
师:孟郊早年丧父,家境清苦,青年时代隐居河南嵩山,发奋读书,历经三次应试终于登第。后来虽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的生活一直处于困顿之中。即便如此,他依然勤学苦读,孜孜不倦,以“苦吟诗人”闻名于世。这首诗就是他对自己学习经验的总结,说出了他多年学习的感悟。
师:现在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首诗意思:
乃:才
知道:“知”是动词,知道.懂得。道是名词,事物的法则、规律,这里指各种知识。
自然:天然
运:运用、实践。
整首诗的意思是:石头要经过敲击才会出现火花,要是不进行敲击、碰撞,这石头一点烟也不会有。人不也是这样吗?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了解这个世界,如果不学习就什么也不知道,不仅是学习,任何事情都需要自己去多多实践,别人学到的东西并不会成为我的知识。尤其是少年时期更要趁早学习,毕竟我们总是会长大,谁也不能一直学,留在少年时期。
青春召唤,一句钟情
师:好一句“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这一句说出了孟郊的心声。在考中进士之前,孟郊已经两次进京参加考试,几十年的学习生涯,孟郊心中感慨万千,即使已到不惑之年,他也从未停止学习,他想向同他一样沉浸于学习,实践于生活的学子们,说一声加油,道一声共勉。同时也有劝诫之意。时光的流逝总是在眨眼间就让人与人的差距越拉越大,青春少年时期又是最为聪慧、最为纯粹的学
习时光,若不及早趁着这少年时光,抓紧学习,年长时一定会增添几分遗憾和失落。这一句是青春在召唤:学习读书要趁早,美好时光不再来。
诗歌故事,感悟青春
师:对于学习,关于青春,从古至今都是文人墨客所看重的。就如“青 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像一记重锤,敲响了警钟。
因为,少年的青春时期是多么短暂和珍贵啊,错过这珍贵的学习时间,就再也回不去了!
宋代朱熹在《劝学诗》中说道:“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明不可轻。”
唐代书法家颜真卿诗作《劝学》:“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西汉名将霍去病17 岁时已经成为校尉。抗击匈奴,戍守边疆。
唐代诗人王勃6岁可写文,16岁时应试及第,成为朝廷最年少的官员。
贝多芬4岁就开始作曲。
纵观历史长河,智者们历经史月的洗礼,都留下了相似的感悟表达了最真的情感,学习读书要趁早,流逝光阴不可追。
他们是少年早成的代表,用自己的经历证明,抓住少年时期勤奋学习的重要性。成功不是偶然,是一点点地厚积薄发,是抓住时间,珍惜时光,追求上进的回报。
主持人撒贝宁曾说过:“如果当你一天到晚拿着手机,刷着微博,坐在家里,宅着看电视,天天上着网,做着那些连80岁以后都能干的事,你要青春干什么呢?”
是呀,青春的意义不就在于奋斗吗?如果现在做着老年人都能做的事,那青春于我们而言还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又如何在少年成长这条不可复制的旅途中,构建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青春回忆呢?那就是用奋斗、用学习、用读书来装点这段最闪亮的日子,而不是挥霍、荒度、后悔。只有这样,当我们回首和少年时 代告别的时候,才能充满自信地挥一挥手,和过去坦然地说一声“再见”!只要我们能意识到时间和学习的重要性,把握当下,即刻出发,一切不算晚。珍惜时光、勤学多练正是“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之中蕴含的殷殷期盼。
同学们,我们正青春,正当读书时,让我们不辜负时光,不辜负青春,好好学习,努力奋斗,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