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即将读五年级的侄子回到老家(老家至今还是我的住所),看他闲得无聊,于是我叫他到书房去看书,他不乐意,说没什么好看的书。
侄子是一个好动的孩子。平时在课堂上爱玩小动作,听课时手里要么摆弄一些笔,要么玩些其他的物件,他的语文和英语成绩不大理想(基本上保持在六七十分左右)。不过,有时他也爱琢磨事情,经常能问出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所以他的数学成绩还不错(平时正常能考90多分)。
这些天我正琢磨着怎么自学围棋,以便学会后教女儿下。我看侄子无所事事,于是问他会不会下围棋,他不无骄傲地回答“当然会!”于是我要他教我下围棋,他欣然答应。
侄子自称在兴趣班学了15节课的围棋了,懂了基本的规则,有一定的实战经验。 而我是围棋小白,对围棋一窍不通。
“黑先白后”,这是他教给我的第一个下棋规则。因为不懂规则,没走几步,我的白子就被他吃了一个。他边下边讲一些他所知道的规则。他说,自己的棋子要连成一条线,不要被对方断了线;同时要围堵对方,让对方连不起来。当一方棋子被另一方围堵到没有气口了,就算是被吃掉了,被吃掉的棋子就归另一方了。对了,他还给我示范了什么叫“死循环”。
他说,所谓的死循环,就是黑方的一个棋子在白方的包围圈里,白方的一个棋子在黑方的围圈里。后来我百度了一下,也没查到死循环的概念。倒是有什么“四劫循环”之类的术语。
下了大概五分钟左右,我约略懂了一些围棋的规则,开始用他教我的方法去下了。看得出来,侄子不会为了赢我,而无视我下棋的漏洞。他很是耐心地给我讲,这步棋要怎么下,那步棋不该怎么下。
可是,下了大概二十分钟的样子,我们连着两次下到一个类似于死循环的棋局,他也不确定该怎么走下去了。于是,我叫停了围棋,叫他明天上兴趣班的时候向老师请教。
随后,我转念一想,不如利用这个时间教他玩魔方。当我说要叫他玩魔方时,他高兴地答应了,跟我说教他做作业时判若两人。我让他找来魔方,向他讲解魔方还原步骤和还原公式,开始一两分钟,他听得比较认真。随着步骤的深入,他说听不懂,看他顿时没了兴趣。于是我把手地教他,一遍不会就来第二遍,第三遍……
我耐心细致地给他讲解每一个步骤,他却有些心不在焉了,后来干脆就说没意思,不玩了。
侄子的这种表现让我大感意外,魔方教学我在学校暑假托管班里教过,效果还是不错的。在我手把手教学的情况下,没有一个孩子说听不懂、学不会的。
我不由地想到侄子平时的英语和语文的学习,他的成绩之所以会不好,应该就是碰到一时半会听不懂、学不会的问题,立马就放弃了,然后就没了兴趣,成绩自然就不会好。而他真正感兴趣的数学虽然学得不错,但依然没能达到很优秀的程度。
去年寒假辅导过他学英语,他大半天也记不下10个单词,后来叫他读英语单词,我发现他只会念书中的个别单词。尽管我很乐意辅导他的学习,可他就是不上心。最后他选择了应付和逃避。
显然,侄子的这种学习状态是因为抗挫能力弱导致的。原本兴致勃勃地想玩魔方,可一听到复原魔方要用到一些公式,整个人就蔫了,之后很快就放弃了。
抗挫能力弱的孩子面对困难,选择的是逃避,而逃避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抗挫能力弱,是很多孩子都存在的问题,在学校里的学困生,基本属于这种情况。于是,培养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应该成为家庭教育的必修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