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参加了关于亲子关系的读书会,读书会根据人数分了组,每个组选出爸妈,分管组里的孩子,要求每个人都分享学习心得。那个组里扮演我家庭中爸爸的人,今晚在群里说了一句,咱们组只有老二没有分享了(我在这个家庭里排老二),内心的小黑孩(是指内心深处要求完美的孩子)立刻跳了出来,我不要做差生,家里别的姊妹都是积极听话的好孩子,你怎么能做那个落后不听话的孩子呢!
从懂事起就看着老爸的脸色说话做事,生怕做错了什么,惹他骂,生怕不乖巧,又触怒了他。记忆中的那个小黑孩始终小心翼翼的活在爸爸的阴影下:“这个小丫哭起来怎么没完没了,这小丫怎么这么邪乎,这小丫生就一个不听话的料!”顽皮了遭训斥,说话声音大了遭训斥,不爱吃饭遭训斥,睡觉晚了遭训斥,起床晚了还是遭训斥。
记忆里的那个小孩怎么做都是不好的,怎么做都是不能让爸爸喜欢的。多少次偷偷的看着别的小朋友在爸爸的怀里恣意的撒娇打滚,爸爸那慈爱的目光,那宽阔的怀抱,曾多少次幻想爸爸怀里的那个快乐的孩子是我,想必那个怀抱一定是非常温暖的吧!从小到大爸爸从来没有抱过我,从来没有爱过我,无论那个小黑孩多么的努力,多么的优秀!
小黑孩背后的那个孩子童真的本心渐渐地迷失了,活着的是一个大人的标尺量出来的假体,我不可爱,不漂亮,不聪明,没有人会喜欢,没有人会爱。家里只要爸爸在,小黑孩就躲起来,尽量远离他的视线,那个小黑孩是一直是自卑的,不快乐的,是压抑的。
更糟糕的是,在尚没有长到分辨好坏的年纪,爸爸病故,那个迷失了本真的小孩失去了和爸爸的链接。
当种下接纳的种子音乐响起,丁爸和丁妈走过来面对我的时候,我是慌乱的,是躲闪的,我不敢抬起头看他们的眼睛,我不敢迎接他们的目光,我感觉大脑顷刻空白,整颗心都在颤抖,泪水控制不住的肆虐,双手手指扣住手指用力的扭转着,用仅存的理智努力的克制,努力的遏制,失控的情绪却还是在身体里冲撞着,咆哮着。他们说了什么,我根本听不到,直到他们转身走到了老三的身边,我才如释重负,终于缓了一口气。
以为自己可以放下,以为从那次家排之后与父母有了很好的链接。再次面对,还是失败了,我还是无法处理这份杂乱的情绪的背后情结。一直以来,自己勇敢的去成长,努力的去做回自己。但从小来自于原生家庭潜移默化的教育真的是根深蒂固的。就像带领读书会的老师说:“家庭是土壤,孩子是根植于土壤中的树。土壤的质量完全决定了树木的成长。”对于孩子来说,既然这是一份割不断的血脉传承,那么就学着接纳,学着理解,学着让生命影响生命。允许自己做差生,允许自己不可爱,允许自己不漂亮,允许自己不优秀,允许自己爱自己,相信爱是疗愈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