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有人群的地方就有交易费用
所有这些活动:给人记工分,给人做公证,给人打官司,在一个人以上的社会,就必然会存在。所有这些活动所产生的费用,我们就称之为交易费用。
张五常:凡是在一个人的社会里不存在,而在多个人的社会里存在的成本,就叫交易费用。
科斯定律指的“资源不管谁拥有,它最终都会落到使用价值最高的人手上。”
但前提:交易费用为0的情况,都是假设所有的资源,都属于同一个人所有。但现实却是高到无法交易。
科斯倡导的“真实世界的经济学”,而不是“黑板经济学”。
例子
工厂黑烟影响居民
一个工厂喷出黑烟,危害居民。每户居民遭受的损失是100块钱,所以这黑烟喷出来,造成的伤害就是500块钱。
解决方案:买个50元的过滤器。
理想状态:
- 5户,人均10元
- 工厂自费50元。
现实情况:
- 每一户家里的人口多少都不一致
- 有些有小孩 影响大一点
- 有些距离远一点
- 有些顺风 有些逆风
交易费用高到无法达成
旧楼房升级电梯
几十户人家 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想法。
风俗习惯与道德规范为何重要
我们鼓励第三方,在确认资源最佳分配方案的情况下,在知道资源应该怎么使用才更好的情况下,在非常有把握的情况下,
使用手上的强制力对资源进行重新分配。而这就是所有的制度、风俗、习惯,以至政府、法院存在的最根本理由,也就是对资源、责任、权利进行初始的界定。
风俗习惯与道德规范节省交易费用
醉驾条例
“喝了酒就不能驾驶”对爱喝酒的司机来说是一种剥夺。因为喝了酒驾驶本身不是罪,撞了人才是罪,为什么不等他撞了人才罚他?为什么喝了酒开车,就开始罚他?
而如果把责任交给司机,则只需要司机一个人承担即可。
理想
- 如果交易费用为0 行人可以主动与司机联系,或者给司机找一个代驾,或者自己避免出现
现实
- 行人要辨识所有司机是否为喝酒上路无法达成。
问题
你能不能举出一个例子,你认为它是合理的社会习俗,因为它能够把资源界定给合适的人使用,或者把责任界定给比较容易避免意外的人来承担的。
- 公交车 给老幼病残抱婴者让座。
- 红灯停 绿灯走。
26.征地问题
美国规定:必须同时符合两个基本条件,一是被征用的土地必须用于公共用途,二是征用时政府必须给予私有产权所有者以公正的赔偿。
才算是公共用途 这个不好界定
例子
基洛诉新伦敦市政府案
辉瑞公司要办研发中心,需要征地,其中基洛的粉红色楼需要拆迁。最后政府判给了辉瑞公司公司,但是辉瑞最后取消了办研发中心。基洛的粉红色楼就这样被白拆了。
香港的征地制度
强制销售条例:主要有80%-90%的业主愿意出售,就可以强拆。
我们必须在私有产权和政府的征地权之间取得一个平衡,比例多少更合理没关系,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向。
问题
国外大城市保留了,很多私人的墓地,政府是否应该有权征收并改造成更有用的商业用途?
- 公平背后一般是效率的考量,最终无论交易费用再高,我们也会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推动资源流向更好使用资源的人手上。
- 老人老规矩,新人新政策
- 美国不同州不同法律
- 一般私人墓地也有他的约定时限,超过了政府就有权利征收。
27.需求合作解
例子
黄石公园引入狼群问题
- 按一头牲口如何被狼咬死了,要赔多少钱来计算。
- 解决问题要讲数,不能讲理。
大学生宿舍办party
有些室友要学习准备考试,有些室友想办party
通过出钱购买安静权。
- 要学习的两个同学,一人最多50元,因为咖啡厅一般50元一个下午,最终最高100元。
- 想办party,在外面搞最少要300元,最多愿意出300元。
当中 300 - 100 = 200 ,剩余的200元就是交易剩余。
即使想办party只愿意出260元,
- 最终要学习的同学能获得 160元的差额。
- 办party的同学能剩下40元 皆大欢喜。
无线电频谱 互相干扰问题
如果两个无线的波段很接近的,就会互相干扰,可以让政府出面,把无线电频谱 分成一段段进行拍卖。
餐厅该不该抽烟
能不能确保空气得到最有价值的使用,这得看消费者的钞票投票。
- 搞重金属主题的跳舞的餐厅,就应该配上一根烟,才对应上氛围。
- 搞安静的钢琴西餐厅,点蜡烛的,就应该禁止吸烟。
蜜蜂与果树的关系
蜜蜂利用了果树的蜜,果树利用的蜜蜂来传递花粉。
貌似好像是蜜蜂的占了果农的便宜,
- 其实现实中,如果果农的产能少了,蜜农会出钱补贴果农增加蜜。
- 相反如果蜜农产能少了,果农也会补贴蜜农。
大学纪念品
- 如果价格贵,证明学生占学校的光多一点
- 如果价格便宜,则是学校占学生的光。
瑞格利球场
- 小区居民在顶楼违建做看台侵犯的球场的门票生意。
- 球馆安装挡板,又侵害了居民的阳光权利。
- 最后政府允许居民安装看台,但是需要支付门票的17%的费用给球馆。
问题
男女结婚成家,他们都是相互需要对方,但是他们对对方的需要程度是不一样的,你能给出证据,说明谁更需要谁吗?
- 这要看情况,如果彩礼的钱老贵,证明男方需要女方更多,如果彩礼给不多,并且还回礼很多证明女方更需要男方。
- 当然传统上,男方更需要女方,因为女方可以生儿育女,生育后无法从事生产劳动,所以女方如何更多的承诺,担保。
- 彩礼高也可以证明男方的经济实力,和凑获资金的能力。
28.成本概念的总结
成本概念
- 阿尔钦(Armen Alchian )说的:“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 从具体到抽象,从个人到社会,从静态到动态之间的变化。
成本就是放弃了的最大代价
- 有型资产:一个资源如果用在这里,就能用在哪里。
- 无形资产:阳光权,空气权。
- 看成本要看到所有的成本,不只是会计的成本,如711 除了东西贵,带来是获得这个商品的成本大大降低。
成本与价格无关
- 最终商品的定价由供求关系决定,最终商品的价格又倒过来决定原材料的价格。
- 而不是原材料决定商品价格
所有的盈利和亏损都是一次性
- 所有的盈利都是横财,都是意外的收入
- 所有的亏损都是横祸,都是意外的损失
- 只要发生后,就会对资源未来的使用价值进行调整,成本也就发生变化。
- 不存在旱涝保收的说法
租和寻租
- 租是对资产的一种付费。
- 这个资产的供给在一定程度上,是不以付费的变化而变化的,那就是白赚的收入。
- 无论你上班是打酱油 还是努力工作,这个月给你的还是固定的工资。其中你打酱油的就是白挣的租。
- 寻租:企业在争夺政府垄断优惠政策也是要付出巨大的成本,没有白拿的施舍。
- 寻租:乞丐在争夺施舍也是存在竞争的管理。
科斯定律+社会问题
- 例子:小麦与牛,火车与亚麻,游泳池遮挡,养鸡场的恶臭,水泥厂与健康。
- 科斯定律: 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谁能把资产用得好,资产就会落到谁的手上。
交易费用永远为正
- 现实的交易费很高
- 制度、风俗、习惯和法律之所以存在的原因。而整个社会为那些经理、中间人、法官、监督人、律师、会计所付出的工资,就是这个社会所要付出的交易费用。交易费用是巨大的。
交易费用越低越好
- 现在有些交易费用看起来越来越高,其实是因为过去的交易费用无法大,如 原始社会看似没有通讯费,其实是通讯费无穷大。所以没有纳入交易费用里。
制度费用与制度变迁费
- 静态的角度:所有的交易费用加起来,我们称之为制度的成本。在这个制度下面,我们要为学校、教会、商会、家庭、企业、法庭、政府、军队等等这些组织付出费用,这叫制度费用。
- 动态的角度:制度变迁的费用。从一种制度改变成另外一种制度,这当中也要花费巨大的成本。如以前从打字机到电脑的转变。买电脑与学习就是一个新的成本。
丘吉尔口才好
- 每次都要父亲拿来英国辩论记录后,不立马看,而是自己先做一遍辩论,再看别人的辩论。
问题
提炼一下,写短一点,关于成本的概念,你最重要的心得是什么,注意:心得写长容易,写短难。
问答
1. 你能不能举出一个例子,你认为它是合理的社会习俗,因为它能够把资源界定给合适的人使用,或者把责任界定给比较容易避免意外的人来承担的。
中国式过马路
- 中国式过马路,其实挺符合科斯定律的,完完全全遵照交通灯来过马路,其实有很大的损失,因为有时候车多,有时候人多,交通灯的时间是固定的,这当中就有很大的时间浪费。
- 核心就是数人头,计算利益的总和。当人聚得差不多了,声势浩大,浩浩荡荡地过马路的时候,这时候就是人群应该获得路权的时候
2. 国外大城市保留了,很多私人的墓地,政府是否应该有权征收并改造成更有用的商业用途?
3. 你能不能举出一个例子,你认为它是合理的社会习俗,因为它能够把资源界定给合适的人使用,或者把责任界定给比较容易避免意外的人来承担的。
4. 男女结婚成家,他们都是相互需要对方,但是他们对对方的需要程度是不一样的,你能给出证据,说明谁更需要谁吗?
- 有证据,证据就是有一方要向另外一方给彩礼。当然有时候也还有嫁妆,嫁妆和彩礼互相抵消,有一个净值。也就是说,
- 我们在婚姻当中经常能够看到,一方向另外一方做支付。支付的方式可以是现金,可以是财物,甚至可以是劳动服务。
- 女儿嫁出去 ,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
植物园门票故事
- 植物园不收门票
- 但是开去哪里停车需要收17美元
- 住哪里附近的小区,如果是植物园还没建之前就搬进去的挣了,
- 但是如果是植物园建好后,再搬进去的没有挣,因为之后再进去,大家都已经知道有免费停车,会把这17元算到房价里去。
机场声音骚民,居民能拿赔偿吗
- 如果是机场落地前的,居民有权拿
- 如果是机场落地后,居民才搬进去的,没权利拿。
租客租房,旁边的装修吵问题,是房东拿,还是租客拿赔偿?
- 如果是装修前,租客拿,因为租客不知情
- 如果是装修开始后,搬进去的话,房东拿, 因为搬进去的时候已经知道有噪音,已经减了噪音了的租金。
问题
北京在奥运期间,忽然宣布所有的地铁票价都降为两块钱,这个优惠政策出台以后谁是受益者?后来北京政府又决定把票价调回去了,谁是受害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