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目寸光、闭关锁国是造成鸦片战争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时的清政府认为清朝是唯一的正统,自称为“天国”,对所有的西方人都称“蛮夷”,抱着自上而下的鄙视态度。
当时清朝有一项规定,所有清朝的官员一律不许接受外国人的公文或函件,如果有违反,视为对天国的“大不敬”。
这造成了当时在鸦片战争爆发前夕,英国代表拿着函件,往清朝各个岸口投递,均遭拒绝或者退回,无奈劫持民一艘民船逼迫其把函件呈交清政府。
如此这般的事情有很多。这样就造成了上至皇帝,下至军民对英国一点都不了解。此时英国对中国已经非常了解,并由此判断出清朝所谓的天国,只不过是个“纸老虎”。针对此,迅速作出战备工作。
接下来,是对清朝各港口炮台防御工程前期的种种骚扰、侦查,他们扬言“十几分钟就可以攻破一个炮台。”由此可见战争岌岌可危,英国准备开战,而当时的清政府呢?从来没有往战争这方面想。
林则徐的判断是,英国是在向中国贩售鸦片,这些船舰只不过是走私鸦片的一些匪船而已,从来没有把它当成是“边挑恤”,至于定海失守的十几天后,光绪帝还对缴获的鸦片战绩而沾沾自喜。
战争打响了,很多港口相继失守。面对英国“坚炮利舰”的虎视眈眈,来势汹汹,林则徐的看法是“不足为势”。他在澳门看过英国的阅兵,简单推断,英军裹腿顿足,走路都不方便,在陆地上作战必败。其实当时英军是穿的着紧身裤,走的是正步,再加上英国人不行跪拜礼,所以他们判断使英国的官兵膝盖有问题。
连这样一位同“蛮夷”打过交道的名将都如此,其他人等自不必说。殊料,英国利用先进的船舰,配合炮击很快登陆,从侧面进攻清军防御最弱的炮台侧面,很快攻破,一个个港口相继沦陷。
当然,我们无法用今天的眼光,来完全公平公正地评判当时的历史。但是,作为当时的光绪帝,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光绪帝是嘉庆帝的长子,资质平平,他治国的法宝是恪守祖先的训道。在当时国内形势非常复杂的情况下,想扭转鸦片战争的结局,并非易事。但就当时的历史记载来看,这位皇帝的一系列做法也着实可笑,也证明了他就是一个资质平平的凡人。
这样的一个掌舵人,统治者,他的眼光,就是大清的眼光;他的思想,就是大清的思想。
“走过的每一步都算数。”对一个国家来说也是,只有狠狠地跌一跤,才会重新爬起来,走得更稳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