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总是喜欢神化亲情,好像亲情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感情。但其实不是,尤其父母对孩子的感情就更加不是。
说白了父母之所以生下孩子绝对不是因为要给某一个灵魂一个来世界上走一遭的机会,因为本身他们也不完全觉得这个世界上有什么好走的(当然金手指类的人除外)
所谓生孩子的初衷一定是因为家庭原因、生理原因、爱情原因、社会原因。但是总没有一个原因是因为爱一个陌生灵魂。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之所以爱是因为他们受到了激素的影响,即使没有激素原因也是因为他们本身足够爱自己,而孩子看似是独立个体但其实继承了他们的一部分的基因。可能双眼皮像爸爸下巴像妈妈让他们越看越爱。这种爱经不起仔细推敲,如果每份爱都可以像检测化妆品成分一样检测出成分你会发现,这是世界上没有爱不是因为足够爱自己而产生的。
其实中国父母的爱之所以总是畸形也有一部分是因为亚洲父母喜欢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寻找自己的权威。“孝”字的出现就注定了小孩会一辈子被父母所捆绑。
其实孝最简单的逻辑就是:我们互相陪伴互相成长,你对我好所以我也对你好,那就希望我幸福所以抚养我长大教会我立足的根本,而在你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会站出来撑住你。
不管是什么感情其实都是如此,只不过对象是父母所以称之为孝。但中国父母不是,孝成了一种教化,不是教会人爱人,而是告诉自己的孩子你不爱我就是不孝,就是犯罪。而你爱不爱我这件事本身就是我说什么就是什么。
父母喜欢让孩子听话不能顶嘴,就是需要孩子对他们臣服,不臣服就是不爱我,不爱我就是不孝。毕竟他们在社会上生活也没几个人能听他们的而不反驳,那点子权威就需要从孩子身上着补。父母喜欢让孩子处处出色,是因为孩子带有他们的基因,所以孩子成功代表了他们教育的成功或者是基因的成功,孩子不成功也代表他们是这个社会的垃圾,所以即使我不行我孩子行了也算是我行。而因为父母不行而无法成功的孩子就是不孝,是父母苦哈哈省吃俭用供养你而你全部辜负了。
当然以上多数存在于一些家庭里的父亲的心理,而一部分母亲的心理当然更细腻更扭曲。
尤其是一个生了男孩的母亲。
不止一次看到新闻母亲揽着结婚的儿子的胳膊深情凝视的画面;还有对儿媳妇无限憎恨的婆婆;以及母婴app里不停的求助说儿子才一岁想到未来会结婚已经受不了的新手妈妈。
其实追根究底这感情也没有那么奇葩。对于一个人而言,这世界上没有任何人是我绝对不会失去的。父母可能会有其他的子女,丈夫就更不用说了,朋友也有其他的朋友,唯独自己的孩子是唯一不会和自己断绝关系的人。这种天生的无法割断的链接本身就很迷人,尤其对于一些没有安全感的人而言。加上本身这个社会的重男轻女,好像生儿子是个奖章一样,再加上,这是一个异性。
当然不是每个父母都会把自己的孩子当成一个异性,但是总有那这个一小撮人,其实现在看来也不算一小撮了,就是那撮人,他就是会把自己的儿子当成一个异性。从小小的需要依靠我的孩子长成一个男人要被别人依靠的时候;在本无法割断的链接里疏离去保护自己的妻子的时候;再夸张明显一点地讲是在我亲眼看着一个异性从小到大有明显变化变得更像一个异性的时候 ,他跑了。
奖章跑了,十几岁的时候就能抱起喝醉酒的妈去照顾的令人着迷的有力量感的在这个世界上和我唯一链接最紧密的人跑了。也难怪那些妈会露出那样的感情。
父母之爱子从来不是无私的,而是处处都是自私的体现。在最健康的家庭里也是一样的,从出生到成家他们的心态也是在不停变化的。这些心态就像在悬崖上过独木桥,一个不小心就会掉入一个偏激或者极端的深渊里。想明白其实也就能理解很多父母做的奇葩事件,但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不想让自己掉进这样的深渊里所以不想做任何人的父母。
我早就认清世界上每一无私的爱所以也不想去绑架任何灵魂。我们在世界上生活就是姜太公钓鱼,你愿意让我爱你而我刚好也爱你这是一种最原始的圈地自萌。不想用我爱你假装无私的人,甚至在我说我爱你的时候也不是要你回复“我也爱你”这句话的,单纯是我自私的想要表达我当下的心情。
任何爱都一样,是始于自私的。如果每个人都能认清这一点估计这个世界上会少很多苦难以及原生家庭的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