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驼铃儿响叮当 精分姐姐与loser基因的战斗日常 (vx:Billion-freedom)2020-01-28
这些时日,因为疫情的严重,除了大年三十儿和初一,去了奶奶家过了两天外,这些天据说是病毒爆发的关键时段,索性就在家蜷着,都不敢出门走亲访友
连买菜也作罢,实在是不敢去超市那个人挤人的病毒培养皿中凑热闹,好在年前囤了好些,米面粮油、杂粮燕麦、豆子坚果、各色肉类、冻货、奶粉等等,除了吃不到新鲜果蔬,倒是也不至于亏待自己
反而因不知道将来会到何种境地(各省封城、口罩告急,不过觉得年后恢复生产就会好了),开始有意识地省着吃
说是省着吃,其实就是正常罢了,东北人的菜码向来是大的出名,要不我们一个个长得膀大腰圆的,现下好了,可以减减肥了
我讲好了,每顿要吃多少(其实是按照我早就拟好的减肥食谱所来),比如简单地说,一拳头主食、一拳头肉、两拳头蔬菜(不能去买新鲜果蔬,淀粉类土豆地瓜、菌菇类蘑菇木耳,都是可以算作蔬菜的)
就这样,初四这天开始实施——我妈指着冒着热气的锅子说,每人一个虾滑、三片牛肉、蔬菜木耳冻豆腐不限
我笑了,我妈终于听话了啊!
我减肥路上的绊脚石终于移开了啊!
之前每每总是要怕不够吃,怕我馋,煮了好多,每次都吃得肚子滚圆才罢休,剩下又浪费,所以每次胡吃海塞完总是懊恼得不行
现在好了,终于有了一种“自律”的感觉,太美妙~
因为之前过年熬夜,消耗殆尽的精力,在初三晚上终于让我扳正回来,十点多钟入睡,早上八点起床,算是养了回来
让我也终于正式开始,有条不紊的学习、健身、娱乐,不至于再肥宅油腻一整天无所事事,精神涣散
可是看上去,老爸老妈有些呆不住了,这样不能出屋,就在这方寸之地打转,看看电视、刷刷手机、睡睡觉,要不就在网上看个招儿实践一下——熏艾、扒蒜……有点腻味,还感叹,终于知道为什么武汉人民唱国歌了
但是,于我,却是最逍遥自在的日子——
到点了就吃饭、睡觉,不用上班,不用担心有什么事要被询问,不用惦记有没有领导给我打电话……
这样所有时间都完全属于我的感觉,真的不要太好!
白天专注于最近在学的新技能,补补课
下午在椭圆机上,按照减脂心率,锻炼了一个小时
拉伸完就着躺在床上,刷刷手机,看看信息
然后就捡起了这本一直很喜欢,但还没看完的书
这是前段时间中图网过年大促销满减五折的时候,我无意间看到,觉得应该颇为有趣有意义买回来的,一共是一套丛书礼盒,共十本
算是文选吧
有的人大概看不起文选,认为都是碎片,像是杂志一般,不如买一个作者的有名论著,说出去也显得阅历深厚
但这一套,我看介绍,是由北大中文系教授选编,收录了我们从小学课本开始,就耳熟能详的那些大作家、大文人的相关主题作品
鲁迅、周作人、林语堂、老舍、朱自清……
这样的阵容,倒叫我这种,自小因为叛逆之心和繁重学业,未曾好好了解、学习拜读的小白菜(不学无术之徒),动了心
就这阵仗,就只收录的一篇、几篇,都定是精华,都定能叫我茅塞顿开、收获颇丰
而且,全套十册,定下十个主题
恰好,都是我感兴趣的、或是在某方面有困惑的,总之是想看的
便一齐收了来
第一本读的便是《读书读书》
读上,竟有些意外
这些总是在课本里见到的名家,其文字竟是如此生动有趣,其思想竟是如此狂放不羁,竟像是稚童——单纯、干净、简单、纯粹、可爱、任性
读来,我竟爱不释手,像终于找到了知音与朋友
哪怕常因见识浅薄、才学疏浅而看不懂一些较为古的文字用法、或是历史人物事迹、典故,但大略地读下来,已被我认定——这将是我未来书房里的座上宾
将会常翻常新
里面的很多观点竟与现代比肩,不过想想,也确实,不愧是当代最杰出的文人代表,处在西学打开国门的当口,思想先进尤胜今朝
最为得我心意的,是林语堂
之前活着的许多年,都知道这么一位,但内心总是狭隘地认为,文人嘛大概都是那个样子的,左不过也就是个爱写文字的酸人,不过是书读得多了点,大抵也是一副学究或是浪子的模样
(完了,这回是彻底暴露了)
但这次终于践行了——读过才评判的行为准则,他的几篇文章读下来,我直呼过瘾,还特地跑到目录那里,做上标记,引为最爱
其他最多是折一个角而已
全书读下来,目前我可能还会再复读的,是书的前半部分——有关读书
从鲁迅随便翻翻看书的态度,开始思考成吉思汗到底算是谁的祖先,他先征服的一部分俄罗斯领土,再来征服我们做奴隶,我们却一直引以为豪,诉说着“我们”祖先的能征善战
这样的历史,岂不可笑?
如果你爱好日式文风,读读周作人,会觉得那一静一动都很美,有精致的细美,也有古韵的禅意
如果将来对古文历史感兴趣,就可以回来翻翻61页的『与友人论学习古文』,里面会有一些如何读、选什么读的建议
若想提供给家长,如何从小规划孩子的读书路径,就看看那篇『书读完了』,欲建大厦,先定基础,欲成大树,必先扎根,长大了,才会触类旁通,明众作家之意。
否则,读了一堆枝桠杈杈,都是二手三手的思路,还是不成体系,思维反而混乱。
若是你也对当今学校的应试教育,嗤之以鼻的话,读读林语堂、老舍,定能一见如故、共抒胸臆,好好地骂上那些老教条一番
多么有趣!
后面便是各人的买书、藏书部分
也叫我知道了,文人也不是天生只干文字这一件事的,多是有先前是学医的、学哲学的,也有爱看佛经的。
个人有个人的志趣,个人也有个人的追求。看过之后也免不了一番的或是拍掌叫好,或是大呼有趣,或是唏嘘感叹,甚至感动盈泪。
看着那些求书之事,便觉得生活最逍遥,不过如此了
那些描写,街道、书摊、小贩、林荫,仿佛轻易就将我带回到童年幼时,那个还没有那么多汽车、务工者,没有雾霾,没有那么多高楼大厦的记忆,
记忆中仿佛都是,夏日的午后,热气伴着散发着柏油味道的路面,微风拂过柳叶梢,眼睛里都是金灿的阳光,时间慢慢的,安静又闲散
仿佛还能看到穿着白掛衫的老大爷,躺倒在摇椅中,摇着蒲扇,喝着茶水,纳凉
仿佛还能看见小时候,街边卖的杂志、期刊、故事会,还有那些南风的矫情
真好
当然,如果你读书涉猎甚广,也颇爱有些更深的挖掘,也许会在后半部分挖到宝,只是对于目前我的水平,有些热闹我是不得其门而入的
但我知道,随着我读书越多,总有一天,我会重新回来再翻看,到时候,那些现在我不了解的作者、书籍、有关书的历史变迁,才能真正在我眼前焕发光彩
全书是有系统的,是叫人越看越想看,或按时间顺序,或按我们思想的起伏,或按一个主题,
总之前后关联,是有一套逻辑的,不会叫人觉得东一篇,西一篇,那种凌乱感。至少可能你上一篇的疑惑,就在下一篇找到了答案。
最后,送大家一句,宋代诗人尤袤流传千古的藏书名言:“饥读之以当肉,寒读之以当裘,孤寂而读之以当友朋,幽忧而读之以当金石琴瑟也”
愿你在人生低谷时,也能有书为伴,
职场不得意时,有书做你前辈
情场不得意时,有书做你知音
世人皆讥我、辱我、欺我、笑我、轻我、谤我,无人懂我时,也愿你有书陪伴,共度难关
人生起起伏伏,压得低,蓄力多,反弹也会高
你当下越觉得人生艰难,活着无趣,越要坚挺下去,因为这是上天赐给你最厚重的财富
昨天恰好看到一句话——
烦恼转菩提
说的就是烦恼多的人,恰恰能是成为拥有大智慧的人,一天傻傻没什么可想的人,又哪里有机会提升。
祝好,别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