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媜,台湾新生代的代表女作家。台湾大学中文系毕业后,曾在佛光山担任佛经诠释工作,后又任联合文学杂志社编辑。1986年后从事专业创作。她的散文代表作品有(水问)(空勋(胭脂盆地)(女儿红)等。这位女性作家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题材,对人生和生命作不懈的求索,显示了与现实精神并存的理性精神的力度。
从小她便比别的孩子早熟、敏感。生活在乡下,虽然比较欠缺文化的刺激,但大自然及周遭的种种,她都能以一颗纤巧敏锐的心去观察与体会。
她在复兴高中就读,同龄的同学仍在爱玩爱闹的年纪,一般而言,也不那么看重课业,因此渐渐地,简媜意识到自己和她们的不一样。
由于背景和想法大相迳庭,使得她在同学中没有交到知心的朋友,埋首用功之馀,不免有些寂寞。寂寞之馀,她就拚命看书;看得多了,心中兴起一种有话想说的冲动,促使她提笔为文。
她谈理想,抒感怀,记乡愁,诉寂寞……,写著写著,她发现自己在字里行间得到极大的愉悦和满足,也因此暗自下定决心走文学之路。
从古至今,那些写出曼妙篇章者好像无一不是情感丰富之人,他们就像一块多孔的海绵,张开每一寸心灵感受着、吸收着世间的万事万物。
遇见美与善,便用深情的文字加以表达;看见丑与恶,便以犀利的笔法进行批判。所以感知,既是人类生而为人的生命特性,也是人们与整个社会、世界甚至宇宙发生关联、产生交集的重要结合点。
一、简媜有一颗感知的心
天堂鸟、含羞草、相思树、面包树、木棉树……这些常人眼中普通的物象和风景,却成了简媜笔下美丽绽放的《花之三叠》和含情脉脉的《美之别号》。除此之外,还有“春之积雪”、“树之黄叶”、“野蔓之誓”等等。而这些日常所见的事物,却总能在简媜眼中和笔下被赋予无穷的灵性,如“叶子是树的语言”,“古树的薄叶乃哲人语,简且深”,甚至一条藤蔓匍匐蜿蜒的形状都是“一种对远逝灵魂的忠贞”。
简媜具有一双敏锐的慧眼和一点玲珑的心窍,她善于感知,“时常在园子里闲走,一个人探索”或是“去树下闲坐,翻书”;也善于用情感与万物沟通,把花草树木都拟人化对待,“当这些东西果真拟人化了,总是比人类更纯粹”。
因此她的文字永远不缺乏美,因为万物恒在,情感便不会枯竭,灵性也不会枯萎。
二、追寻:对生命意义的求索
最初,简媜也面临着每一代年轻人都无可避免的困境:“生之命题封锁我、觥筹交错的知识酒杯灌醉我、爱与欲的逻辑困惑我、生活的桩木打击我……”于是她开始了对答案、对真理的不断追寻,首先是问自己:“是谁让我存在?且我存在的意义为何?”在发现自己无法解惑自己之后,她开始借助“外力”,如《圣经》中给人慰藉的称颂诗篇和“全知全能的上帝”。
但这虚无缥缈的外物仍然不能让她完全信服。最终,简媜在写作中找到了自己生存于世的真正意义,那就是“记录”——既“记录往日心灵的史迹”,又书写未知。
因此,简媜对自己说:“我是可以恣意地驰骋沙场与荒野了,因为所有的真理将追寻我、采撷我、得到我。”
明白了对生命意义的追寻像是一个圆,每一次终点便是起点之后,简媜希望自己是“一滴问号之姿的水”,随着生命的河床日夜奔赴,最终到达一切问题的终点之处。
这是她在《水问》里的感悟。
三、“酿造”生活:让苦涩成为甘甜
简媜在《水问》中写到自己以前“酿”橄榄的经历。她摘下了十几颗翠绿且坚硬的橄榄果,加入盐和糖,放在玻璃瓶中浸泡、酿造。
等到开封时她惊喜地发现原本坚硬苦涩的橄榄果早已被浸泡得柔软香甜,顿时觉得“人间万物真是奇妙;极涩处即是极甘处,仿如一体之两面,互为表里。”
便因此悟到了人生无“绝对”的道理,“幸与不幸,美与丑,可以是同义复词,看自己有没有‘酿’的功夫了,就如硬涩的橄榄变成甘美的蜜饯。”
与之相似的例子还有蚌壳中的沙粒,初始时粗粝丑陋,最后却变成光彩圆润的珍珠。简媜借这些寻常小事就是想告诉世人,我们应该具备“酿”的心态和能力,积极地去面对社会并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
读简媜的文字,总能从中感受到她发自内心又诉诸笔端的那份真情与力量,让人褪去浮躁,思绪宁静。
金句收集:
1、旦夕之间,情知对于生命的千般流转,尽须付与无尽的忍爱
2、深情即是一桩悲剧,必得以死来句读
3、你真是一个令人欢喜的人,你的杯不应该为我而空
4、当我无法安慰你,或你不再关怀我,请千万记住,在我们菲薄的流年,曾有十二只白鹭鸶飞过秋天的湖泊 ——简桢《四月裂帛》
5、或许行年渐晚,深知在劳碌的世间,能完整实践理想中的美,愈来愈不可得,触目所见多是无法拼凑完全的碎片。再要苦苦怨忿世间不提供,徒然跟自己倒戈而已。想开了,反而有一份随兴的心情,走到哪里,赏到哪里。不问从何而来,不贪求更多,也不思索第一次相逢是否最后一次相别。 ——简桢《落葵》
6、树林传来揉叶子的声音,那是秋天的手指。阳光把墙壁刷暖和了,夜将它吹凉
7、秋天把旧叶子揉掉了,你要听新故事吗。静静的河水睁着眼睛,笑着说:总有回家的人,总有离岸的船
——简桢《浮舟》
8、誓言用来拴骚动的心,终就拴住了虚空。山林不向四季起誓,荣枯随缘;海洋不需对沙岸承诺,遇合尽兴
9、连语言都应该舍弃,你我之间,只有干干净净的缄默,与存在。 ——简桢《海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