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其白,守其黑,为天下式。——《道德经 · 第二十八章》
最近,看了一本叫做《关键的少数》的书,是写任正非如何培养干部的。对其中的一个提法非常认同,就是:“合理地掌握适度的灰度”。他认为只有在灰度中才能找到正确的方向感。这个提法,估计很多朋友很难理解。
在传统正常的观念里,黑即是黑,白即是白。对灰的概念有先入为主的不好看法,就象灰色地带,灰色收入……我们来看看任正非怎么说:
一个清晰的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
事物发展的规律中,总有一个阶段处在朦胧状态,无法清晰定位,无法准确把握。那种向领导要明确表态的员工,注定只是一个普通的员工。日常工作中,很多人经常抱怨说,老板没有清楚的告诉我怎么做,我做错了能怪我吗?而大多数时候,如果你的领导能够清楚的给你下指令,那就说明这是简单的工作,就是机器人也能够完成的事。换个角度,这项工作,将来就是被AI所取代的。
而事业的成功与不断推进,需要一批优秀的员工。就像任正非所说的,在混沌中,还没有光的时候,通过自身素质和对规律的掌握,找到可能产生光的方向,坚持去做,脱颖而出。具备这样素质的人,是未来各大组织与企业看重和争取的人。
如何才能成为这样的人,成为未来方向的引领者呢?这里有又另外一个大家不喜欢的状态,“妥协”。
在年轻人的世界里,妥协是退让的同义,也是我们过去受到的教育中不提倡的一种状态。血气方刚、一往无前,杀身取义,不成功便成仁……怎么允许出现妥协和退让这样的价值观?
但在真实的社会里,妥协无处不在,甚至从古至今,妥协可能有另外一个名字:中庸。也许不太准确,但也能代表一种取向。似乎“妥协”这个词大家都明白,不需要多说,其实不然。
妥协的内涵和底蕴比它的字面含义丰富得多,并且,就算是知道了它的含义,真正实践起来,那又是另一回事。往往,退得多了,便成了右倾投降主义,不退呢,左倾冒险主义……太南了!因此,妥协是一门极高的学问,这也是为什么任正非如此推崇的原因。因其复杂、难以把握和量化,我称其为“艺术”。
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我们每时每刻都在选择,有选就有择,选择即决策,有决策就有妥协。自己会对自己妥协,会同周围的环境妥协,会与其他人妥协……
想要达到完美的妥协,至少要做到两方面:
其一,必须要说服自己。这是一切的基础,有时候,你可能不得不接受一种状态,但过不了自己那一关,衍生出许多的问题和后果;
其二,给自己预留改变的可能与空间。至少在当前条件下选择最大化的利益与实力,并有后续调整的余地。
下来说说灰度,灰度是妥协后的一种状态。
在一段时间内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很明显,任何时候,当前的状态都是你未来的基础和起点。要改变、要提升,那就必须勇敢面对现实,可能这个现实处在某种程度的模糊、迷茫等不清楚的状态。首先是要接受这种状态,就是接受灰度。
正如我们的哲学讲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方向是坚定不移的,但并不总是一条直线,也许是不断左右摇摆的曲线,在某些时段来说,可能还会画一个圈,但是放在一个长的时间段看过来,它的方向仍是紧紧地指着前方。
任正非说,一个位优秀的干部、想要成就一番事业的人,要耐得寂寞,受得委屈,懂得灰色。
灰度是一种境界。
希望我们都能在日常的工作生活中,不断感受妥协的艺术,提升灰度的境界。从而收获一个丰硕而圆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