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medium上看了一篇文章《How we use Principle to prototype new features and experimental designs.》,通过这篇文章,我对交互设计和动效设计又有了新的认识。
这里要先提一下我对于Github的看法。
在我很早的一篇文章中,我说要稍微了解写代码,不定时的上Github看下有没有很棒的动效,收集一些,说不定可以用在公司的项目中。我现在觉得这样没有错,只是仅仅这样做是不够的。
程序员的世界里有句话叫做,不要重复造轮子。这句话用在设计的世界里也是可以的。对于一些很棒的,别人已经开发出来的很成熟的效果,我们是可以用在自己的项目里,可以很方便的解决问题。但是,问题是如果需要我们造新轮子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比如遇到一个崭新的领域,没有人去尝试过,而我们是第一批进入这个领域的人,这样就要求我们有造新轮子的能力才能应对这样的情况。毕竟,我们是创造者,不是搬运工。
回到交互设计上来,我认为对于UI设计师来说,并不是要去把很多精力放到交互设计上去。我们的工作重点是,用我们的专业知识把原型转化成适合产品的视觉语言,通俗来讲就是画界面。当然,这个界面最开始的时候肯定是静态的。这样的静态页面可能放在前几年的时候,相当于一个合格的东西了。不过,UI发展了有几个年头了,现在对界面的要求越来越高了,仅仅是个静态的界面是不够的。
如果我们想让页面“动起来”,有两种很好的方法。
第一种是让一些图标动起来,比如现在很流行的底部导航栏的图标,点击切换的时候会有动效。
第二种方法是让页面动起来,比如页面的跳转、弹出框的弹出、页面滑动时的效果等等。要想让这些内容动起来,我们必须要了解交互设计和动效设计。怎样跳转会使页面显得不生硬?哪种弹出方式比较好?页面滑动时页面的元素要怎样滑动?这样的效果很显然涉及到了部分交互设计的知识,我觉得只有学习点这样的交互知识,我们做出的效果才会更加合理。
这些效果虽然实际APP中很少,但是我觉得随着手机本身硬件和代码水平的发展,有些效果肯定会越来越普及。
总之,作为UI设计师,既要有不重复造轮子的意识,也要会造新轮子,同时也要了解交互设计和动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