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如果让星巴克来做火锅,海底捞来卖咖啡,你觉得他们都会成功吗?
人性
今早走出Paya Lebar地铁口,出口处一位上了年纪的工作人员,对每一位过客都亲切问候:Good morning! Have a good day! 隐约也听到后头的行人提到:敬业、乐业。没错,因为对工作的热爱,会让问候发自内心,会让受者感觉温馨。
但如果,门口问候的是机器人呢?也许新鲜,也许有趣,但不会带来有温度的服务,不会打动人心。这就是人性服务的价值。
服务
先提提火锅界的扛把子:海底捞。
有机会和一位曾经在北京海底捞工作过的服务生交流,她告诉我,在海底捞每个员工不光知道回头客的重要性,还会努力去记,组团一起记,例如七号桌是李哥,长什么样,有没有来过,喜好是什么;服务时也会说,我是小张,很高兴为您服务,有事情就叫小张。这还没完,第二天一早,店长开会,会问昨天来了哪些客人,那些回头客?
这些都会带来正向激励,让员工努力去做这个事。
海底捞还会用其他方式,例如给单身女孩放两个公仔陪伴等,但切以为,在吸引回头客这件事上,能叫出顾客名字,能主动建议喜好,是最大的卖点。
在Liker的新书Toyota way in service excellence【丰田方式服务卓越】中提到四种服务型的组织:标准化/个性化;实际服务产品/虚拟体验。如图所示。
按此分类,海底捞处于左下角的象限,高档餐厅如米其林三星等则在右下角。
高档餐厅叫出客人名字来不稀奇,卖的就是个性化服务;但在标准化的火锅业,能提供个性化服务,那差异化就出来了,客户感觉更超值,自然门庭若市。
再来看看星巴克咖啡。
去年过年,天天去太仓海运堤那家星巴克,一段时间后,店员让我填一张熟客表,意思是您常来都熟了,刷脸就行啦,一看到您,就把每次要的香草拿铁都准备好,大哥,这种服务行不?在感觉到一缕个性化的时候,也在暗想这个“熟客”翻译很妙很江湖,服务业要发展,"宰熟客"才是硬道理啊.:p
回答引子里的问题,海底捞也好,星巴克也好,卖的不光是产品,更是服务;我相信只要服务到位,重视顾客,就一定会做的出色。
科技
那科技还有没有用呢?
当然,只是看怎么用,用在哪里。
一切都从叫出顾客名字开始。
几个月前我的一个创业点子:Bravo! SMART CRM,目标针对餐饮业回头客难的痛点,就是在思考如何用科技,来帮助更好的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我的概念中,这是一种智能应用,结合餐饮业的会员系统、视频头、Google眼镜等辨识技术,同时结合员工收集的顾客信息喜好等,定时更新后台的客户管理数据CRM,可以做到会员来消费时,每个服务员都知道谁来了,喜欢吃什么,坐哪一桌,那么在整个客户消费体验中,智能应用可以提示服务员顾客名字、实时提供服务员点子一些选项 (机器人军师?) ,进而引入个性化的精准服务,提前一步更好满足顾客需要。
说白了,就是把海底捞的秘密用科技来部分实现,最后再让服务员来传递。
这个假设,需要验证,例如服务员是不是会排斥智能应用的建议?心想我凭啥听一个机器军师的话? 其次,AI技术是不是可以做到;最后,对提供回头客有多大的帮助,餐饮业主会不会买账,这些都需要实践中得知。
最后
要真正长期吸引回头客,必须要走服务卓越之路,今天提到的有温度的个性化服务是重要一环,同样不能忽视的是:产品质量、速度、交通、整洁度等;然而最重要的一点还是在人,有温度的服务,必须有员工来执行,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互动,而不是任何AI或机器人。
那么组织如何激励员工?这是一个更大的话题,也许可以参考李兹-卡尔顿饭店的座右铭:我们是为先生女士们服务的先生和女士们。
参见p223 <高效能人士的第八个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