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币岛的故事
密克罗尼西亚的加罗林群岛最西端有个岛屿叫雅浦岛,这个岛不出产任何金属,岛上的原住民进行相互交易时采用的媒介是一块块巨大的石币。每一个石币都是由岛民在其他岛屿上找到石头打磨制成,再用船运回岛上的。石币就是他们劳动创造财富的象征。有趣的是当岛民之间交易涉及数量巨大的石币时,因为太重不好搬运,卖方也会欣然接受对石币所有权的确认,他们甚至都懒得对石币进行标记,就任凭石币躺在买方家里。
岛上有一户人家非常的富有,因为他们拥有一块异常巨大,质地优良,无以伦比的石币。但让人感到惊讶的是,岛上几乎没有人看到过这块石币,因为它在离岛不远的大海深处。传说这户人家的祖先在将石币打磨好用船搬运回来的途中遇到了大风暴,为了保命,只好割断绳索任由石币沉入海底。虽然没法物理上占有,但石币的价值和归属还是受到全体岛民的认可。
德国人自1898年从西班牙手中买下石币岛,想在岛上修建平整的道路。但对于光脚走路的岛民来说,用大块珊瑚岩随意铺成的道路已经够好用了,没有意愿也没有动力来修建道路。德国人后来想出一个办法,他们派人在岛上各户走了一圈,从每家挑出一块大石币并用墨水在上面画上一个十字,表示这块石币被政府征用了。这样一来岛上的居民只好苦哈哈地开始修路。等到路修完了,政府再派人走上一圈,把石币上的墨迹消除,表示归还石币的所属权,岛民们又开心地认为他们的财富回来了。
这个故事有什么启示?
- 石币是岛民经过艰苦打磨制成的,是劳动创造财富的象征。
- 创造出的石币作为一种交换媒介,在被岛民使用的过程中,其承载的价值交换属性越来越强,而物理属性则渐渐退化。
- 石币因被岛民使用而逐渐被接受,使用的人越多则相信其他人也会接受用石币进行价值交换的人也越多,由此形成正向循环,扩大了石币的接受范围,奠定了石币货币地位。
- 石币的使用所遵循的规则是由全体岛民共同约定的。
- 只有在这个岛屿上生活的岛民才认可石币的价值,同时对岛屿以外的地方所通行的货币并不认同。
- 集权的政府可以通过一定方式改变石币的归属权从而达到有利于自身的目的。
货币浅谈
什么是货币?
货币是一种可以用来交换商品和服务的物品,它没有固定的形式,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不同的地方,不同环境下曾有各种各样的物品被人们赋予了货币的功能,比如石币岛上的石币、远古时期的贝壳、大清王朝的金银、现代社会的纸币、二战期间集中营内的香烟等等。物品的物理属性只能说是助其取得货币地位的第一推力,但当一件物品被多数人赋予货币属性后,其物理价值就不再重要了。货币的价值从哪儿来?
我把薄薄一张纸币塞进钱包小心存放,并非因为生产和印刷这张纸所消耗的劳动量惊人,而是因为我相信当我需要时,我可以按照整个社会约定的规则,用这张纸同任意一个人换取我所需要的一定数量的商品或服务。货币是基于信任的交换媒介,社会中的每个人都会遵守同样的规则,因此而具有价值。
我们希望无论外界因素如何变化,一定的货币量能够换取的商品数量或服务规模是恒定的。货币是对我所付出的劳动力的暂存,今天工作一小时可以换取十个鸡蛋,那么我用等同一小时工作的货币明天也应该能换取同样数量的鸡蛋。如果明天只能换取到一个鸡蛋,或者可以换取十二个鸡蛋,让我摸不到规律,无从操作时,这样的货币就不再是有价值的了,或早或晚,人们会把其他的物品赋予货币的属性。
然而,这只是理想状态,现实情况是一定量货币能够交换的物品或服务数量是存在变化的,有时多有时少---即通货紧缩或通货膨胀。而且因各国的货币目前都是由中心机构来统一发行的,对于政府或中心机构来说天然就具有增发货币的意愿和动因,也就导致了通货膨胀现象的不可避免。对于通货膨胀来说,越接近货币发行端的机构或个体越能够从这一现象中得到好处,而对于距离货币增发端越远的社会大众,感受到的就是各种利率上升、物品价格上升,财富缩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