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孩子都无比渴望得到父母的欣赏,有的孩子甚至一生都在努力讨父母的欢心,希望获得父母的认可与鼓励。
孩子需要鼓励,就像植物需要水。父母对的孩子欣赏和鼓励,往往是孩子成长的动力。
戴尔·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里写道:人生来就喜欢被人鼓励,用这样的方式对待孩子,可以让孩子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成长,获得自信,从而变得更优秀。
不断被认可鼓励的孩子,才有可能朝着好的方向成长,内心充满自信和勇气。教育孩子,不能太吝啬你的鼓励。
有好多家长他是怕说,我夸了他,他翘尾巴,他飘了。这个就是因为,就倒回去说那个暗理性里面,在这个冰山底下有一个叫深度渴望,深度渴望是全人类每个人的,不管肤色、国别、种族,每个人都有的深度渴望,包括什么呢,被理解、被认可、被赞赏、被接纳、被爱,这深度渴望里一定不存在被批评、被贬低、被否定、被挖苦、被羞辱、被恐吓,绝对没有,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去夸赞孩子,是在满足一个人的深度渴望。
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没有优点的,你缺少的是发现。就是从夸奖孩子开始,比如说孩子屁股上跟长了刺儿一样,就坐不住,他总会坐住10秒钟,夸他坐住的10秒钟,可以吗,他满篇写的都是螃蟹爬、蚂蚁爬,总有一个字写得端正,就算没有一个字写得端正,总有一个横是平的,竖是直的,夸奖他,去找到那个值得夸奖的点。他总会乐于助人吗,他是不是一个善良的孩子,他爱不爱笑,他是不是愿意帮助妈妈做一点什么事情,总会有的呀,夸他!你让他找到了一点点认同感,一点点价值感,这个生命就会往出长。
如果这个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很低有关。父母总否定他,打他,批评他,那肯定他就是对自己有很大的否定的,然后自我价值感就特别低。自我价值感低了之后,就形成一个信念,叫作“我不好,我不行,我不值得被爱”。这种感觉常年存在孩子的心里头变成内化的一种潜意识,他是非常不舒适的。感觉没有安全感,可能影响孩子的社会关系。
罗森塔尔效应也叫作期望效应我觉得特别有意思。我学了心理学之后,我发现好多的心理学家都特别有幽默感,他们老是用那个恶作剧的方式,有的时候就进行了一个伟大的论证。罗森塔尔这个也是,他去到美国的一个学校,找了班级,然后假模假式的发放问卷给孩子们,填完了之后他连看都没看就随便勾了几个名字,然后助理就郑重其事地交给了老师和校长,这些孩子天赋好,好苗子,好好培养。八个月之后再回到这个学校,所有被随意勾出来的孩子的成绩以及性格,成绩上升,性格阳光,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所以就是说老师接受到了强烈的心理学家的暗示之后,就对孩子投入了很多期待的目光,赞赏等等,于是孩子们被看到了,被鼓励到了。
这也被叫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期望他们变成怎样,让所有的优点都被看见,被肯定,被鼓励他们会变成我们期望的样子。
以上就是我的分享。让我记起了,我小的时候写字,当我小姨夸我说,你写的字很工整,自此我开始一笔一划的写。[捂脸]还记得我上小学,我妈跟外人聊天,我妈夸我爱问题,爱学习,自此我就总在表现我爱学习,不会就问。还记得上次有一个全职妈妈分享,她夸孩子都是超出孩子的本身做到的,在外人面前给孩子面子,孩子回头问,妈妈我真的是这样的吗?妈妈说,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