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欣赏】
匆匆
朱自清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但是,聪 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是有人偷了他们吧?那是谁?又藏 在何处呢?是他们自己逃走了吧?现在又到了哪里呢?我不知道他们给了我多少日子;但我的手确乎是渐渐空虚了。
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 经从我手中溜去;象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 影子。我不禁头涔涔而泪潸潸了。
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的匆匆呢?早上我起来的时候,小屋里 射进两三方斜斜的太阳。太阳他有脚啊,轻轻悄悄地挪移了;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
于是— —洗手的时候,日子从水盆里过去;吃饭的时候,日子从饭碗里过去;默默时,便从凝然的 双眼前过去。我觉察他去的匆匆了,伸出手遮挽时,他又从遮挽着的手边过去,天黑时,我 躺在床上,他便伶伶俐俐地从我身上跨过,从我脚边飞去了。
等我睁开眼和太阳再见,这算 又溜走了一日。我掩着面叹息。但是新来的日子的影儿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 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
过去的日子如轻烟,被微风吹散了, 如薄雾,被初阳蒸融了;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我赤裸裸来 到这世界,转眼间也将赤裸裸地回去罢?但不能平的,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你聪明的,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我读我品】
古往今来,若问什么最宝贵?莫过于时间了。李白说“朝如青丝暮成雪”,时间,在悄无声息间把我们从青葱少年变成白发翁媪。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朱自清在二十四五岁的青年时代,写下了这篇散文《匆匆》,带我们感受时间的匆匆,思索生命的意义。
首先来了解下朱自清。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江苏扬州人,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我对朱自清有着特别亲切的感觉,因为朱自清是扬州人,我也曾在扬州生活了三年。
每逢读到朱自清的《春》,我就像回到了草长莺飞的烟花三月,回到那段难忘的青春岁月,有极大的情感共鸣。
朱自清的散文清新隽永,被称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适合散文写作者作为入门学习教材。
他的《春》《背影》《荷塘月色》,都是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值得反复朗读,涵泳回味。
这篇《匆匆》我已经熟读了很多遍,愈读愈觉得口齿生香,余味悠长。
不妨一边听着我的朗读,一边跟我细细品味欣赏文章的精彩。
这篇散文不足700字,结构精巧如一颗玲珑剔透的水晶,在小巧玲珑的结构里却容纳了厚重的思考。
文章开篇先以自然现象引入: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顺理成章引出发人深思的问题:我们的时间为什么一去不复返了?
我们的时间都去哪儿了?
接下来,作者写了一天里无数个瞬间:起床后,洗手时,吃饭时,睡觉时……时间无时无刻不在消失。
尽管我尽力遮挽,尽管我为此叹息,还是留不住时间匆匆而去的脚步。
由此引发作者的感慨:
“在逃去如飞的日子里,在千门万户的世界里的我能做些什么呢?
进而反观自身:“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引发质疑:“为什么偏要白白走这一遭啊?”
文章结尾照应开头,又一次回到了开始提出的那个问题: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文章以发问开篇,又以发问结束,留给我们掩卷思索的无限空间。
朱自清这篇《匆匆》不足八百字,篇幅短小,语言清新隽永,适合用舒缓自然的语气来诵读。
需要重点强调的句子是文章中的一系列问句,前后语气要连贯,发问层层递进,语气也要层层加强。
文章结尾读出作者的无奈,遗憾和心有不甘,给人留下回味思索的空间。
诵读经典,让生活更美好!
202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