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多年前听到过一个对人性总结很有意思,虽然有点以偏概全但过了这么久还依然在我脑子里面挥散不去,这句话是,“顶层互捧、中层互卷,底层互害”
因为我本身爱写字,又是个很内向的i人,所以平时会花大量时间阅读,再结合我这些年的观察以及自己经历的事来看,基本是符合以上的这个规律的。比如我就发现“嫉妒”是对卷进了中层的小镇做题家们的人生诅咒,很大概率上决定了他们的人生天花板…
什么意思呢?
比如我作为一个小镇做题家,先进行一下自我剖析。我发现就会“嫉妒”刘润。因为我和他同为“写作者”,同样靠自己的“脑子”和“文字”去获得了一些声量,我从早年会经常看他的文章,到现在已经变成选择性地少部分看一些
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察觉到自己对他的情绪里面有“嫉妒”的成分,比如我会暗自想“怎么他什么热点都蹭,懂的不懂的只要是热点都得写一篇。”,“配的照片总是双手抱胸目视远方,太拿腔拿调英雄叙事了吧”……
我感觉现在看他的文章比例少了很多很多,本质上是我在嫉妒同样是写作,有时候同样的主题,但他的阅读量和声量比我大了不止一个量级
再比如,我就想起了自己之前有天莫名奇妙被另一个平台上某用户“网暴”的事。那天突然有用户在平台上发了个帖子,内容是引用一年多前营销号发的一篇攻击我的帖子,大意是说我夸大自己的title用来背书赚钱,换句话说就是觉得我“吹牛”了,ta出离地愤怒了
这事我感到匪夷所思的是:
首先,不知道这位用户是突发了什么恶疾,突然用一条营销号的陈年老帖子就莫名其妙就开始极度愤怒地攻击另一个ta完全不了解的陌生人;
其次,他转的帖子是我当年因为发了一篇全网爆款文章diss短视频,然后引发公关被营销号集体围攻时的其中一篇(典型风格就是不对文章内容进行反驳,文章内容抹黑不了,就抹黑人),这位用户也不知道为什么对这种信息笃信不疑,也不求证,直接就开始发作;
最后,就是我几乎是每天日更自己的文章和思考,这种高强度写作和读者的互动下,是不是稍微“有点东西”,明眼人自有判断。如果有读者对我咨询不满意,也自有读者亲自会来骂我,也轮不到这位跟我毫无瓜葛的用户莫名其妙对陌生人发难…
唯一的解释就是,这位和我一样是小镇做题家/中产出身,但我在某些平台上的写作和声量日益高涨,引发了小镇做题家的“嫉妒”DNA,好的ta不夸(就像我也不夸刘润),但遇到能“捶他一下”释放生活中积压情绪的机会,ta就不会放过
嫉妒,只是一些人释放生活压力中那个最易被点燃的导火索,你不必对此太当真
那为什么说“嫉妒”是对小镇做题家的人生诅咒呢?
因为在人的“负面情绪”中,嫉妒是唯一对人根本没有任何正面价值的。比如愤怒会让你保护自己,悲伤会让你疗愈自己,焦虑会让你鞭策自己…只有嫉妒只会让你自己更加“不爽”,甚至去采取把别人也“拉下马”的行为
而“损人不利己”,长期来看,不就让自己的格局越来越小、与别人合作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攻击别人说别人坏话让身边的人也会看清你,最终让自己的朋友圈越来越小吗?
最后,为什么这种“损人不利己”显然不利于小镇做题家生存的情绪依然会存在?
因为进化的遗存和教育影响。我们在漫长的生存历史中,很久前是生存在部落,不久前是生存在村落 —— 都是熟人社会,而且在生产力低下的时候,财富总量可以认为是一个基本恒定的量,隔壁老王多吃一口,你自己就少吃一口,所以会对熟人产生“嫉妒”情绪,这在当时是有利于生存的
再加上错误的教育。比如我们小镇做题家们,从小被教育的就是“不要输在起跑线”、是“多考1分,超过1000人”、是“你不干有的是人干”…从小我们被灌输的教育观念就是要如履薄冰,超过身边的人,而不是以协作、创造、公利为第一优先级
但在快速变化的时代,我们早就从村落来到了城市,身边早就没有“熟人”,而是充满了需要“陌生人”互相协作的社会 —— 你在城市里的朋友和熟人发展的越来越好,只会帮你自己越来越好,你根本无需再嫉妒“朋友开路虎”,只不过小镇做题家DNA里的那个“基因”还在作祟而已
所以,“顶层互捧、中层互卷,底层互害”说的不是经济层面,而是一个人对别人的心态。即便你很有钱,但对别人总是嫉妒提防,就是互卷互害的“中底层”
反之,即便你物质条件不如那些有钱人,但总对别人保持善意,总愿意帮助别人,就是真正意义上的“顶层”。
作者:心理与职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