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匆匆,弹指一挥间,我在教育行业已经走入了21个年头。2021,是个很特殊的日子,我在2000年参加工作,今年,2021年,已经整整21年。工作的时间已经超过了我长大和求学的时间,想想这21年,真的很值得总结。

我们总是在时光的催促下匆匆而行,只知道忙于各种事务,但很少很少停下自己匆匆的脚步,去思考,去总结。也正是在这种裹挟的匆匆里,往往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梦想和最初想要的东西。

21年前,不到20岁的我,带着行李,踏上了异乡,在这之前,我的脚步从未向西走过。老家在城市的东面,16公里的路程,说短不短,说长不长。而我工作的地方,则是在城市的西面,离城市21公里,当时的交通极不方便,当我和弟弟拿着行李来到陌生的乡镇时,我不知道我的未来在哪里。也没有多想,就拿着行李,等待着安排到哪里。

工作第一年,比较幸运,就在乡镇的中学。交通也方便,而教学则是初中的课,对我来说是从未想过的,我学的是小学教育, 突然进入初中,带初中的课,无疑不是一次挑战。当时好在年轻,真的有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研究教材,备写教案,向其他老师学习,公开课,过关课不断的安排,而我,则是不断的磨课,研究教材,挖掘教材,整理题型。功夫不负有心人,第一年,我的教学成绩总体较好,我也长舒一口气。
2001年,我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离中学不远的一所小学,在那所小学里,我第一次接触到了小学的教材,才开始从事了真正意义上的小学教育。从中学到小学,又是一次全新的开始,不会当班主任,不会上课,几乎不知道如何设计课程,如何组织课堂,之前的实习毕竟是匆匆而过,根本不能解决自己教育中遇到的问题。幸亏同宿舍的张老师是很热心的人,她的课上得很好,经常能指导我的课堂,我也慢慢由不会上课到可以胜任迈进。因为在乡下,孩子们单纯,学习的内容相对简单,而孩子们基础扎实,在学好课本的时候,常常无事可做,我个人比较喜欢中国传统文化,就尝试将我自己喜欢的古诗抄在黑板上,让孩子们利用空闲时间,自己背诵。那一年下来,我取得了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学专科学历,而孩子们则成绩非常好,看着孩子们开心的笑脸时,满足感油然而生。
那时候,村小的孩子越来越少,不得不合并在乡镇中心小学了。我也只得和这些孩子匆匆告别,走入了另一所学校。
新的学校,在312国道的旁边,车来车往,看着来来往往的车辆,心里多多少少有点失落。因为年轻,我带一年级20个孩子的语文。一年级的孩子,刚刚从村办的幼儿园毕业,而工作的第三年的我,就要和这些孩子们打交道,不过幸亏校长和我一起带课,那是乡里的唯一女校长,工作能力强,课上得极好,人也非常热情,尤其擅长低年级教育教学工作,常常是听完指导,指导完继续再听课,也让我慢慢适应了一年级的语文教学。那一年,还代表村小去上了一节识字展示课,结果评价如何,我忘了,但想想当时,能够得到他们的帮助,我何其有幸!
再后来,工作第四年,我到了乡镇中心小学,在中心小学里,见到了更多优秀的老师,每一位老师的课堂,都各有特色,刚好还有从青东小学支教的老师,那两位教师的语文课,也非常优秀,让我看到了语文课,应该怎样去让孩子们喜欢。在边学习边成长的过程当中,我也经常上公开课,一次次的公开课以及课后评价,让我很快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努力的方向。而此刻,我的好多同学,则通过了进城考试,走入城区学校,开始了新的提升。

2006年,我的女儿出生了,我也被调入一所极为偏僻的学校,离坐车的地方有三公里的路程,学校是新修的学校,校内环境比较好,人文环境更是不错,之前中心学校的校长和几个同事都一起过来工作,但美中不足的是周围人烟较少,没有网络,没有手机,找找周围的书籍,只有《人民教育》。我一边继续我的自学考试,一边反复的阅读《人民教育》。在那所偏僻的学校的六年,是我理论知识提升最多的六年,我自己订阅杂志,我不断的翻看教育专著,认识了窦桂梅,学习了她的“三个超越”;拜读了郭思乐的“生本教育”,学习了贾志敏的作文教学理念,并在2007年获得了汉语文学本科学历。虽然交通不方便,但在那六年的漫长岁月里,我不断的读书,不断的学习,因为我相信读书和学习是可以改变自己的!
在那所学校里,我一直从事高年级语文教学,在教好书本知识的同时,我继续将之前的古诗背诵推广给学生,学生喜欢我的课堂,也喜欢和我一起诵读古诗,一起学习语文,看着孩子们渴望的眼睛,看着孩子们认真学习的样子,真的很欣慰。那些孩子,成绩也一直很好很好,我所带的班级一直在全乡统考中稳居第一,孩子们的眼界广,书写好,学习兴趣浓厚。
现在想想,学校虽然偏僻,虽然我很孤独,但正是在那种孤独的环境里,让我承受了许多,也磨砺了我的意志,温暖了我的性格,让我不再害怕意外,不再担心无常。

农村工作十三年,我最好的芳华留在了那里,虽然有很多遗憾,但在学校看夕阳的记忆,赏花的心情,学习的快乐,无以伦比。
2013年8月,是一个最应该值得记住的时间。我到了大成学校。
新修的学校,路没有铺好,教室的施工垃圾都没有处理,宿舍里更是玻璃都没有装好,尽管条件异常艰苦,但“同舟共济”的思想,让同事之间的关系格外和谐,最初我们六个女老师五年级四个班,我们一起研究教材,互相帮助,共同努力,从早读到晚自习跟班,都是互相关照,现在想想,真的是感动。

在大成学校的八年里,是我成长最快的八年,之前我是自己摸索,来到大成学校,则是被带动学习,我学习了PCK,认识了教学目标如何精准叙写,还承担了各类培训,尝试参加了许多在乡村学校里没有的比赛,在不断的培训和被培训当中,我收获了许多的新的东西,也让我不断的成长,不断地反思自己,不断的修正自己。

而今,我在教育行业已经21年,我最好的芳华即将过去,我将继续用爱心和耐心,去“传道授业解惑”,做一个纯粹的教育人,做孩子们最好的引领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