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一次性看完了4部《玩具总动员》,鼻子也酸了4次。为一件事情动情到落泪的感受是很难得的,似乎这只在我看电影的时候发生,生活中则只会因为“委屈”而流泪。
完全沉浸在电影的世界中,把情绪交给导演的镜头,我喜欢这种体验。
如果玩具有生命,他们最大的使命就会是陪伴人类,最大的幸福也来自人类的陪伴。
有的玩具如胡迪,将这份使命一直铭刻在心里,所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出自对这份使命的完全遵从;有的玩具如巴斯光年,在玩具的社群里和人类的陪伴中耳濡目染,从一开始活在自己的出厂设定中,到最后也相信了这份使命。
《史蒂夫·乔布斯传》中对这部电影背后的故事进行了较大篇幅的讲述,毕竟这是乔布斯所收购的皮克斯制作的第一部院线电影。
最开始,导演的构想只赋予了玩具生命和使命,之后才逐渐加入情节。
戏剧的冲突往往来自人物之间的对抗,但《玩具总动员》里没有所谓的反派,所有玩具的出发点都是同一个使命,只是陪伴的主人不同,经历的事情不同,才有了不同的想法和判断。
很难想象,一开始为了戏剧张力,胡迪被设定成被妒忌支配的样子。如果主角不被人喜爱,电影情节还有多少魅力?
所幸导演推翻了这些,带给我们一个更鲜活的角色,他也会因为人类偏爱其他玩具而失落,但更大的使命感让他远离自私和自我。
更难得的是胡迪不断的成长,第一部影片里故事发生的导火索来自他对新玩具的妒忌,之后三部则完全是一系列巧合。
在这些巧合里,胡迪利用自己的机敏和超强的执行力与领导力,一次次帮助自己和其他同伴克服困难,回到主人的身边。
直到最后,在新主人不再需要他的陪伴后,选择离开,帮助其他玩具完成使命,收获幸福。
他最终认识到,玩具的使命,所谓陪伴人类,不是一个特定的玩具陪伴一个特定的人,而是整个玩具群体对人类群体的陪伴,帮助人类克服对未知的恐惧,实现更好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