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教学中,常发现有这样一些学生,有的经常发呆,不知道老师讲到了哪儿;有的看似努力,成绩却没有多大起色。究其原因,还是学习的内驱力不足。学习对于他们而言是被动的,不是“我要学”,而是老师、家长“要我学”,学习的过程对他们而言,索然无味。
这让我想起初中生活,当时听说有英语课,兴奋得不得了。可是,没几天就高兴不起来了,原因是单词和课文不会读,上课如同听天书一般。被老师逼得实在没办法,就只好用汉语来标注英语单词。比如学“English”这个单词,就在下面标上“英格利希”。长期用这种方法来应付老师,考试成绩可想而知。
初二时,英语老师送给我一本《中学生英语》杂志,不仅有知识点讲解,还配有习题演练,深深地吸引了我。我尝试着做题,结果做一个对一个。学习英语的兴趣立刻就来了,成就感十足。
回想起课堂上老师讲的点点滴滴,在平时的作业和考试中都能派上用场。于是,每节英语课我都听得非常认真,笔记也做得工工整整,还能做到及时消化。那学期期中考试,一百分的试卷,我考了八十,得到了老师表扬,夸我进步很大。自那以后,我越来越喜欢英语,一直到大学毕业,英语成绩在班上始终都名列前茅。
2000年大学毕业,我回到母校张店中学任教。虽然做一名英语老师是我学生时代的梦想,可那一年学校缺政治老师,这一错过就是10年。直到2010年,我终于走上梦寐以求的英语教师岗位。
初教英语,不得要领,板书写了一黑板又一黑板,结果一考试,学生成绩普遍很差。深刻反思后,我发现灌输式的教学已不合时宜,必须改变方式。
如何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呢?2011年秋季,我积极争取到去江汉大学外国语学院参加农村英语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每天上课我都第一个到教室,最后一个离开,孜孜不倦地学习各种教学方法,想方设法地和外教老师接触,努力提高自己的英语口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我被评为“优秀学员”。回到岗位上,将所学知识应用于教学之中,我成功激发了许多后进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成绩斐然。为此,武汉教育电视台对我进行独家专访,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上电视。2012年,结合教学实践,我立项了一个“激发后进生英语学习兴趣研究”的区级课题,并顺利结题。
2016年,我主动申请来到更加偏远的长岭小学支教。转眼间,就是七个年头。同事说我支教上了瘾,这么多年了,竟然舍不得回去。他们不理解,这里最让我割舍不下的,还是那些渴望知识的孩子们。为了让孩子们爱学英语、学好英语,我想了许多办法。从2018年开始,我将“vipkid乡村公益英语外教课”引入课堂,让孩子们和北美外教通过网络进行交流,还把大学外教请进我们的校园,面对面和学生们互动。这些都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目前,所有学生都能和外教进行简单的互动,英语课成了他们最喜欢的科目,学生成绩突飞猛进。去年中考,从我校毕业的李新胜和魏炎同学以极高的分数被新洲一中实验班录取。
为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办学质量,我们将积极心理学应用到学校班级管理的方方面面。2021年,我校申请的课题“积极心理学在农村小规模学校中的应用与研究”,成功立项武汉市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
学生学习内驱力的激发,有时会是一本书、一份报纸;有时会是老师一句鼓励的话语、一个肯定的眼神,或是不经意间的一个微笑。一个好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教23年,我教好了许多学生,同样也成就了自己。此后,这仍就是我持续奋斗的方向,能让更多的孩子受益,就值得奔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