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常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东晋的陶渊明是一个君子,他非常喜欢莲,因此写下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惊天诗作。莲花每天和淤泥生活在一起,但是出土却不受淤泥的影响。所以,近朱者真的赤?赤近墨者真的黑吗?
每个人的家长在自己孩子小时候都会告诫他们,不要跟坏孩子一起玩。但是真的是这样?现在许多的青年被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给玷污,但是又有那么些人还保持着一颗善心。有一段新闻这么说,一位家长带着孩子从小混混的旁边走过,一个装扮不是很夸张的青年叫抽烟的兄弟们把烟给掐了。那位家长感谢的说了一句谢谢。虽然他是一个混混,但是并没有被别人带坏。心中还保持着纯洁,不想让那些小孩认为自己很酷,然后走上自己这一条被家人瞧不起的路。生在乱流中却能保持本心的人是可贵的。人之初,性本善。近朱者没赤近墨者未黑。
在清王朝时期,清政府腐败无能,封建社会的气息非常浓厚。我们的文学天花板鲁迅先生就生活在那个时期。我们敬仰的鲁迅先生没有被封建的浪潮给吞没。保持着自己坚定的信念。写出了一篇又一篇名作《故乡》《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等名作。受到打压坚贞不屈,不想恶势力低头。这不就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表现吗?在肮脏的时期能够一直保持洁身自好,这样的人少吗?坚定自己的信念。近朱不赤,近墨不黑。这就是我们应该保持的优秀品质。
其实“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读多了也会觉得不通。一个坏人和一个好人在一起,那么这两个人都会变成好人还是坏人呢?若是前者,那岂不是全天下人都会变成好人?若是后者,那岂不是全天下人都会变成坏人?比如说警察,他们每天都和小偷、盗贼打交道,难道每个警察都会变成小偷、盗贼吗?再说那些小偷、盗贼,他们每天都和警察打交道,难道每个小偷都能变成像警察一样的好人吗?
“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本身就是自相矛盾的,万事都不会有绝对性,再肯定的事实也有可能被扭曲,还是说“近朱者未必赤,近墨者未必黑”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