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的是《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500―520页)第十一章 惩罚 第五节误用
应用在说脏话上,有时儿童毫无遮拦的口出脏话,不管他是出自有意或无意的,都会令老师有无地自容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老师的反应在场合和时机的选择上均需慎重。因为此事不仅事关自己的颜面,还会因处理不当,而更尴尬。鲁莽行事不得,否则造成恼羞成怒,自己也下不了台。五年级的明洋在老师的一再逼迫下,终于口出脏话“xx娘”,其实明洋也如同其他天真可爱的孩子一样,知道这个口头禅是不对的,所以才会在老师的逼问下矢口否认,可惜老师没有掌握这一点,非让他再重新说一遍,这样导致孩子恼羞成怒,终于夹杂着“砰”的关门声和骂声,学生愤然离开教室。本来在这件事情上惩罚的证明我,就是老师不用掀起一场无谓的争辩,这争辩开始于他要学生重复一遍脏话,终于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受到侮辱。这一场争执原本是可以避免的,只要一个眼神就足够表达不以为然的态度。
其实有时想想,学生不承认说了脏话,就说明他认为说脏话是不对的或者是不好意思。为什么非得让他把话再重复一遍呢?自找烦恼。
《名字的杰作》提醒老师应该放开眼光,鼓励儿童的成长和成就,循循善诱,启发诱导。不要给儿童贴不当的标签。有时候学生交作业忘了写名字,常常以无名氏叫他。以后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