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放问礼之本,子曰:‘大哉问!礼,与其奢也,宁俭;丧,与其易也,宁戚。’”圣人一边感叹林放在个问题问的大啊,一边简约地用“俭”“戚”两个字回答了礼之本:宁俭、宁戚。
举办任何礼仪不在其形式的高大上,而在于举办者的内心处于何种状态。我曾经参加过一个奢华的婚宴,一对新人鲜衣华服,熠熠生辉,大堂之内,雅乐四起,主持人巧舌如簧,想把宴会推向高潮,但是身处其中,总感觉怪怪的,原来新郎新娘和双方父母满脸不悦之色,这些人如同主持人的提线木偶,机械地做着动作,完成既定的程序。事后了解,因为琐事和彩礼,婚礼前已闹了几场,婚礼时还在生气。不禁让人担心,这个没有爱和容忍的别扭婚礼,他们以后能幸福吗?礼仪应该反映出人内在情感和美德,这是它的本意,而不在于形式,不是做给别人看的。所以礼仪不必铺张浪费,能表达心意,节俭就好。
从另一个角度讲,礼仪能触动人心,才是成功的礼仪。学校有很多仪式和典礼,能不能契合学生内心情感,是它们能不能发挥育人作用的关键。所以,仪式和典礼的组织者们,要从学生的角度理解和组织仪式和典礼,让其对学生来说是成功的,而不是教师和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