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称,孩子的大脑在10岁以后就「定型」了。这就意味着,10几岁的孩子的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性格特征上,已经慢慢稳定下来,不会太轻易改变。所以3岁、7岁、10岁不但是脑部发展的转折点,更是强化潜能的黄金期。
这三个年龄段左右的孩子,很容易让家长感觉到“不乖”、“调皮”,但实际上,这仅仅是孩子成长的“副作用”而已。
如果家长能了解孩子“不乖”“调皮”背后隐藏的心理需求和渴望,尊重孩子的成长,就能免去很多烦恼。
所以说,想要让孩子变得更优秀,就要好好把握孩子成长中的三个黄金时期,从小锻炼孩子的大脑潜能!
→ 3岁 ←
固执、焦虑的小魔头
刚出生到一两岁的时候,可能是孩子一生中最乖、最可爱的时候了,懵懂无知,只要有好吃的、好玩的,一般很少闹脾气。
但是,随着孩子大脑、身体的发育,他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也会越来越多,自我意识会越来越强,到2~4岁的时候,孩子会进入第一个不稳定期,这个阶段的孩子,有时候特别“贪”,对玩具的爱不释手;有时候也会特别“独”,不喜欢别人碰,张口就是“别管玩”、“不睡觉”……
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
一方面,3岁左右的孩子开始有了强烈的自主意识,变得有竞争性,想要模仿、想自己做一些事情;
另一方面,3岁左右的孩子还不太知道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所以当他不开心的时候,只能发自本能的来表达——哭闹、打滚。
如何对待3岁左右的孩子呢?
1、有效借助孩子的竞争意识
如果你告诉孩子:「把玩具收好。」讲完后估计孩子可能会毫无动静,但是,如果换一种说法:「我们来比赛谁收拾得快!」,这时候,孩子一般都会很有兴趣。因为这阶段孩子很爱比赛,也很喜欢跟爸爸妈妈互动。
2、太民主反而适得其反
我们都知道,教育孩子不能太“独裁”,要考虑孩子的感受、征求孩子的意见,要民主。但是,太民主的教育方式,可能不太适合3岁左右的孩子,教育效果不太理想。
一位妈妈在晚上10点时,跟看电视的女儿商量说:“宝宝,太晚了,咱不看电视了好不好?”得到的答案是:“不好!”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种方式,给孩子两种选择,让他无法拒绝,“宝宝,现在已经10点了,很晚了。一会你是想先洗澡还是先喝牛奶呢?”这时候孩子一般会选一个,比直接强制关电视效果要好。
3、提前给孩子打招呼
为什么马上就要吃饭了,孩子还是哭闹着不愿意从电视前离开?因为把孩子突然从正沉浸的事情中拽出来,感觉是很糟糕的。
比较好的方式,就是提前给孩子打招呼,让孩子有个心理准备,这样他内心的抵抗性会小一点:“宝宝,当钟表的那个长针指到5的时候,咱就得出门了,你注意点哈!”
→ 7岁 ←
爱顶嘴,爱唱反调的“小大人”
渡过3岁左右的第一个叛逆期后,孩子会迎来两到三年左右的安稳期,比较乖巧、活泼、懂事。但是,大约从7岁开始,很多孩子开始不如小学,新的环境、新的生活圈子、新的知识,让孩子的大脑、身体开始有了新一轮的成长。于是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步入第二个叛逆期,他们总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很多事情可以自己做主,于是经常和父母产生冲突,有的孩子会持续到9岁左右。
比如,孩子上学、写作业,总是磨蹭、拖拉,说多少词都改不了,而且还特别喜欢参加“小团伙”,总是跟着小伙伴到处跑着玩耍、闹腾,甚至忘了写作业、忘了吃饭……
最头疼的是,你说他几句,他还会嗷嗷的顶嘴。
那么,该如何对待7岁左右的孩子?
1、接纳孩子爱玩的天性
孩子为什么会顶嘴、唱反调呢?很大的一个原因是因为他们感觉不自由,感觉父母总是以大人的身份去强迫自己。
7、8岁的孩子,天性上正是爱动、爱闹的时候,特别经历充沛,肯定需要跟小伙伴玩耍去发泄过剩的精力、学着处理人际关系、建立属于自己的小圈子。如果父母经常以“不乖”“淘气”为由去打击压抑孩子,孩子就会有极大的压抑感,肯定会出现亲子矛盾。
其实,只要孩子把该完成的作业完成了,又不发生什么危险,我们就不要过多干涉孩子的玩耍、闹腾。毕竟,把一个7、8岁的孩子变成喜欢窝在家里的闷葫芦,不是好事。
2、树立“玩得好”又“学得好”的榜样
当孩子步入小学后,让家长最费心的就是孩子的学习了,很多时候,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学习:“你看隔壁的***,放学后就在家写作业了,哪像你,就整天知道玩玩玩……”
但这样的“激励”方式强调的是写作业花费的时间,而不强调写作业的效率,不仅容易让孩子养成磨蹭、拖拉的习惯,还容易让孩子对你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我们可以换个说法:“孩子,你同学都写完作业出去玩了,你也好好写,写完出去好好玩儿!”
3、保护孩子自尊,消除因成绩不好带来的消极情绪
比如,当孩子数学成绩不好时,他自己心里其实已经很难受了,要是家长再一味指责的话,孩子恐怕会对数学更抵触、更没信心。
比较好的方式,就是用家长小时候的事例做引子,一步步引导孩子:“孩子,有个事我一直没跟别人说,其实妈妈上小学的时候,数学考过25分呢!哈哈,还不如你! 但是后来经过老师的帮助我又赶上来了!你想知道我是怎么赶上来的吗?”……这样一来,后续工作就非常好展开了。
→ 10岁-12岁 ←
成熟前的不安与美好
青春期,其实是很美好的,孩子们的身体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思维认识上也日渐成熟、有主见。但是,为什么很多家长一提到青春期的孩子,想到的永远是“叛逆”“不听话”呢?
原因也很简单,家长们可以回想下自己:家里长辈是不是也有时候会唠叨你?嫌你会不会过日子、嫌你玩手机、嫌你不会带孩子……
这个时候,你心里肯定烦烦的,脱口而出怼一句:“妈,我都这么大的人了,该干嘛我自己又不是不知道,不用你管!快忙你的去吧!”
其实,青春期的孩子被你唠叨时的心情,跟你被老人唠叨时的心情,是一模一样的!
青春期的孩子,已经开始往大人的方向上转变了,他需要尊重,需要一点属于自己的空间和秘密,需要家长民主地对待。而这时候,如果家长继续用管小孩子的那一套来约束他、控制他,他肯定会抵触、抗拒,产生叛逆心理。
当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时,家长最需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通过对孩子的理解、尊重,来赢得孩子的认可。
一旦孩子感受到了你的理解尊重,学习、生活上的问题就太好解决了,否则非得跟孩子闹得不可开交。
晓音是优秀作品的分享者
素材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