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国产影视作品终于开始关注殡葬题材这个有些小众却也走过历史沧桑的文化传统。
像是引起热议的院线电影《人生大事》,在流媒体平台引领热潮的《三悦有了新工作》和有些不亚于院线片水准的网大《东北告别天团》系列,都让殡葬这个在中国不太容易公开审视的行当得到了更多的曝光度和关注度。
这类型的影视作品大抵都有一个共性,那就是以认识和接受死亡为起点,最终抵达理解和治愈生命的彼岸。
今天要谈的这部电影《不虚此行》也是一部关于殡葬,理解生死的现实主义电影。
电影《不虚此行》讲述了郁郁不得志的编剧闻善在为逝者撰写悼词为生的过程中,理解生死,也感悟人生,最终在用温暖真挚的悼词治愈他人的同时,也实现了自我和解、自我治愈的温情故事。
写给逝者也抚慰生者
闻善是一个又轴又倔又“鼠眉”(北京方言,有点怂,好欺负的意思)的文字工作者。
为了撰写一篇最真实、最真挚的悼词,他会不厌其烦地去询问逝者家属、朋友、同事关于逝者生前的一切事宜,还会亲自来到生者住过或者工作过的地方,用同理心去感受逝者的日常状态。
因为要对自己写过的悼词负责,他也总是会去麻烦逝者身边的人,因而被认为他是一个有些较真和麻烦的人。
为火锅店老板写悼词的时候,他发现逝者作为家中的大哥,二弟和三妹对他的评价有些不一致。
在刨根问底的一次次询问下,他渐渐发现,大哥身上这么多的缺点和问题却正是对弟弟妹妹乃至身边所有人最大的善意与关怀。
妹妹之所以想要让闻善修改悼词,更多的是在拖延追悼会的进行时间,因为她一时之间无法接受大哥的离世,用拖延掩饰逃避。
为王先生的父亲撰写悼词时,他了解到王先生对自己父亲知之甚少,甚至还需要通过自己的亲戚才能知道父亲的喜好与需求。
忙于工作不过是托词,根本上还是从初中开始离家住校,后来更是从老家来到北京打拼,聚少离多,本就受制于中国式父子关系的羞于言表,再加上长期不在一起生活,自然互相不了解,找不到可以敞开心扉的共同语言。
相比之下,王先生的儿子更能体会到爷爷对父亲那种无处言说,深藏于心的父爱。
为此,他还想要用自己的安危促成父亲回老家和爷爷相处,只是一切都往相反的方向在发展。
好在,王先生的儿子把这些都告诉了闻善,闻善告诉他可以直接跟自己的父亲讲出这些话。
他也在撰写的悼词中隐晦地写出了这段本该不留遗憾的父子之情。
而那重新种下的竹子证明,王先生明白了闻善和自己儿子的心意,也明白了自己作为父亲可以走上不同于父辈那一代人的亲情温存之路,陪伴就是最好的交流。
IT公司的CEO在即将完成融资的前夕心梗猝死,悼词里写满了一群人的共同理想和不离不弃,他们既是同事也是伙伴,拥有同一个梦想,想要从阴暗逼仄的地下室搬进宽敞明亮的办公楼。
领路人虽然在终点前倒下了,但伙伴们帮他完成了生前的心愿。
从遥远的天水赶到北京的金穗找到闻善,说他写给自己配音界网友的悼词缺少了最重要的声音。
逝者的人生故事线因为这个陌生而又熟悉的网友而变得通顺起来。
多年以来饱受抑郁之苦,纵使生活总不如意,好在还有更值得信赖的网络。
可当虚拟世界的梦也几近破灭之时,这种摧毁力量更甚于现实的打击。
与癌症抗争三年的方奶奶,看谈人生的苦与痛,成为了抗癌界网红,用与时俱进的生活方式为人生的悼词增加一行行崭新的内容。
影片中虽然没有完整呈现闻善写过的任何一篇悼词,但从逝者身边人对逝者人生过往的回溯和不用客观也未必是全貌的评价中可以看出,每一篇倾尽了闻善人文关怀和同理之心地悼文都能治愈许多的生者。
让兄妹虽然阴阳两隔,却可以永远留存那一块块人造冰所营造的温暖温情。
让同伴带着彼此神往的梦想,向着更高的地方奋发,带着矢志不渝的“战友之情”。
让完成了作为儿子的篇章的父亲,可以用不留遗憾,只争朝夕的陪伴去弥补那无法弥补却值得纪念的父子亲情。
让最熟悉的陌生人得以了解网络挚友的人生轨迹,虽有自责,但也可以算是无愧于心。
让生命最后的每一刻都有可以大书特书的丰富内容,生活的点滴汇聚成越来越的悼文和越来越精彩的故事。
用悼词去告慰逝者,用尊重去回溯人生,逝者得以安息。
用悼词去抚慰生者,用真情去诉说真爱,生者得以平静。
治愈和被治愈同步进行
“每次同您一起回到过去,在不幸与幸福中折返,在虚度与充盈间往来,看似无路可走时,您也能把头抬起,死亡被最大限度地稀释了,而活着变得如此强烈。”
这是闻善给方奶奶撰写的一部分悼词,也是全片唯一一处直接展现悼词的地方。
因为,这篇悼词不是模仿逝者亲朋好友的口吻来写的,而是以闻善自己三年以来与方奶奶相处所得所思来成文的,其中饱含了闻善从长者处学来的人生感悟和哲理。
对闻善来说,自己是同门同学之间混的最差的那一个,也没有什么日常交际。
编剧的工作屡屡受挫,纵使在悼词抄写方面已经成为了佼佼者,却也与心中的梦想渐行渐远。
影片前半部分总给人以一种闻善记录观察他人的感觉,闻善自己的主角故事没有什么大的发展。
直到我们突然意识到小尹是闻善未曾写完的一个人物,他被困在了偶像剧的困局里,被毛衣和毛线帽子所捆住。
好在,金穗成为了他的朋友,CEO挂在墙上的那幅画让所有在潜移默化中被渐渐治愈的内心豁然开朗。
影片的开放式结尾我很喜欢。
闻善在电脑上打出了小尹的名字“尹然”(不知道是哪两个字),这说明他已经决定重拾编剧之笔,完成心愿,解开心结,不给自己留下遗憾。
而影片并没有交代闻善是否放弃了写悼词做回全职编剧,也许他可以一边为了生活写悼词,一边为了梦想写作。
无论怎样,决定卸下心防的闻善正在从自己人生的第二幕走向第三幕。
普通人的第二幕
我们都曾经拥有或者正在经历有无限可能的人生第一幕,也大都规划描述好了第三幕的谢幕方式。
唯独这个漫长的第二幕如何落幕,如何落笔,最是头疼。
更为可怕的是,我们大多数人都会在漫长的第二幕里结束自己并不完满的一生。
普普通通,平平淡淡,甚至自己的悼词需要许多人拼凑出来,还有可能拼凑不全。
可这就是人生常态,理解和接受自己的普通,做好第三幕的规划,也做好在第二幕结局的准备。
普通人的一生也会有许多值得书写和记忆的时刻,无论幸与不幸,无论虚度还是充盈,理解了普通,理解了死亡,才能活得强烈而自在。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感谢您的耐心阅读,愿您生活愉快,幸福常在。点个关注,点亮红心,您的支持就是我日更的最大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