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9月26日 坚持分享第47天
今天在办公室里看到一个学生因为公然顶撞老师,在班主任出面积极批评并且开导学生后,和家长进行了电话沟通,随后开始在办公室里进行了如下对话.
"你对这件事情有什么看法?"
"我做的不对,自己的品行不端正,不应该顶撞老师"
"你认为自己应该如何做?"
"当面对王老师道歉,请求得到他的原谅。"
虽然是简短的两句话,但是我由衷欣赏班主任的做法,他没有采取任何暴力行为,他没有学习焦点,但是整个处理事情的过程在无形中是利用焦点的方式分析解决.首先不要把力气一直花在“分析问题”或是“探讨问题”的原因上,重点是如何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班主任首先让学生针对自己做的事情造成的后果进行解说,直指问题所在,不尊重,公然挑衅违反纪律.其次相信孩子是解决自己问题的专家。(每个人都有无限的潜能,尤其是在被允许的时候)班主任层层分析,让学生自己在班主任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后找出解决问题的态度与办法.
其实六年级毕业班每次面临新的老师学生总会经常出现这种状况,特别是和师生之间相处模式需要这种磨合,这件事情是处理的很成功的,在日常工作中可以把这类案例收集起来,成功的例外经验可以引导我们找到问题解决的方向。(例外的成功经验——复制相同场景——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向)
换言之,孩子的自我认识是不断建构的。(正向的成功经验——自我的意义转向良好——实现目标)在这种教育与被教育的过程中对这个孩子成长也是自我认识的提高,正向的引导会进一步改善他做事情的态度,每一小步就是他成长关键期的一次奠基.
这个孩子的父母在南方办工厂,孩子是由家里老人照顾,也可以称为一定意义上的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父母缺失了与孩子沟通交流,老人仅仅提供衣食温饱,教育和沟通是当下这些孩子面临的极大问题。我们常常听到父母要多陪伴孩子的话,父母也都知道陪伴两个字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但是生活的琐碎,谋生的无奈等等各种现实,让陪伴成了奢侈品。当父母对陪伴这件事儿变得懈怠时,其实孩子正在以爸妈追不上的速度成长,不知不觉就错失了陪伴的黄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