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高中时期,曾经碰到一名同学,她非常认真的在读书,上课下课从来不玩,吃饭时间也在位子上做题目看书,我一直想着这么努力,应该成绩会提高挺快,但每次她的成绩都在原来的地方徘徊。后来我们坐在了附近,看到她问同学问题,一次两次三次,她似乎从来没有试着自己去理解去解答这个题目,题目做错也不纠结为什么,而是一直追着成绩很好的人在不停做题目。那时候我就想,她的努力是否有意义。
昨天,虽然冒雨参加趁早读书会,但却是这个周末做的最值的一件事。我们就《请停止无效努力》一书进行了分享,其中感触比较深的两点。第一,认清自己目前的位置,发觉自己的优势,将自己的工作从技能向能力和天赋发展。就这点,感同身受。前两个月在公司内部升职面试中,因为自己一直在意担心我自己的短板(英语口语不好),内心压着一阵恐惧与面试官交谈,没有展现出自我优势,反而一直在暴露自己的缺陷,最终导致面试失败。分享中,我们有说到,一个团队的组成,其实是把一群具有自我优势的聚集在一起,去完成一件事。后来,和经理的谈话中,我知道了我能调到目前这个团队,是因为他们看中我的优势,能够完成这个项目,我自己没有必要纠结于自己的短板,丧失自信心,不能勇敢面对。可能小时候木桶原理,已经在我们的潜意识发挥着一定的影响,觉得短板肯定是致命伤,不补好,会妨碍我们前进,这个是不是有点中庸的思想。互联网时代,我们更加倾向选择是一个有自己特色的人。如果你的优势大,可以一眼让别人看到你,也许你就被相中带走了,你也就抓住这个机会啦。所以我很赞同这个观点,我们一定在知道自己优势在哪里,在优势处,给自己建立足够的自信心,去勇敢迎接不同的挑战。
第二点,按需学习。学习不是你看到大家都在学,你就要去学的。你要知道自己到底需不需要学习。去年,因为日本客户,公司组织了一次日语培训班,为期半年,大家都积极参加,但其实对于我一个语言类障碍者来说,其实我是不喜欢的,但看到大家都去了,也就去了,后来越上越喜欢不起来。但迫于公司规定,报名必须到,我坚持了半年周末上课,但因为不喜欢,其实学到的很少很少。白白浪费了半年时间。对于工作的我们,一天除了上班,吃饭,休闲,其实剩下的时间不多,浪费真的不值得。所以我们应该明确自己需要学什么,想学什么,把时间花在有意义的事情中。
分享中,大橙子推介了得力app,第一篇听的就是刻意练习,感觉是昨天分享的一个补充。刻意练习说的是一万个小时成功定律,这一万个小时,不是说你明天重复做,而是在坚持的同时,有效率的去做,刻意练习。举例莫扎特7岁开演奏会,也许我们会说是天赋所致,但他四岁就开始在父亲的认真指导下,大量的练琴,如果单说这个成功是天赋所致,就显得特别片面啦。比如你在学钢琴,每天坚持练五次,当别人问你,你弹对了几次,你回答说不知道,我只要每天练五次就好了。那么这样的练习或者说努力会让你提高吗?但如果你做到每天必须弹出两次正确的曲目时,你会注重你的练习方式,练习结果,还会反复揣摩怎么打到目标。这样的努力和坚持才能帮助你提高自我水平。找到自己的真正要学的,刻意练习,有效努力,这才是明智的。
总结:第一次参加趁早读书会,大家思想的碰撞真的很有意义,很有趣。走出来,才发现外面的世界原来是这么丰富,大家都在各自的世界里面,探索自我,剖析自我,努力成为自己想为的人。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