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商业社会中,怎么看待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之间的关系呢?许多员工将这一界限划分得清清楚楚,工作中表现出例行公事的态度,一份报酬一份付出,已经很难看到那种为公司付出智慧和体力的忘我精神了。
越来越多的员工认为自己“出售”给公司智力和体力,公司发给自己薪水,解决面包问题。在一个崇尚等价交换的商业社会中,这一切看起来都合情合理、天经地义,但是,这又是一种极为短视的想法。因为,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己的潜能,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自己的人生发展更为重要。
无数的年轻人被短期的利益蒙蔽了双眼,看不清未来发展的道路。等到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再奋起直追时,已经浪费和错过了最好的时机,无法赶上了。
在此,我想给所有的年轻人提个建议:“在你们开始工作时,不要太多地考虑薪水问题!要注重工作本身给你带来的价值——发展你们的技能,完善你们的人格品质……”
我经常看到,许多看起来老实巴交,缺乏灵气的人在公司里步步高升,这是为什么呢?
我有机会拜访了一位成就斐然的年轻人,他是一家大酒店的老板。一开始我丝毫没有看出他有什么特殊才能,直到他讲述了自己被提拔的传奇经历之后我才明白了事情的原委。
“几年前,我还是一家路边简陋旅店的临时员工,根本就没有什么发展的前途可言。”他回忆道:“一个寒冷的冬天,已经很晚了,我正准备关门。进来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他们正为找不到住处发愁。不巧的是,我们店里也客满了。看到他们又困又乏的样子,我很不忍心将他们拒之门外。于是就将自己的铺位让给他们,自己在大厅睡地铺。第二天一早,他们坚持按价支付给我个人房费,我拒绝了。本来也就没有什么嘛!
“那对夫妇临走对我说:‘你有足够的能力当一家大酒店的老板。’”年轻人脸上露出憨厚的笑容。
“开始我觉得这不过是一句客气话。然而没想到一年后,我收到了一封纽约来信,正是出自那对夫妇之手,还有一张前往纽约的机票。他们在信中告诉我,邀请我经营管理一个大酒店。”
年轻人没有计较一夜的房费,而正是这一举手之劳,他获得了一个梦寐以求的机会。
斤斤计较一开始只是为了争取个人的一些小利益,但久而久之。当它变成一种习惯后,就会变得为利益而利益,为计较而计较,会使人变得心胸狭隘、自私自利。它不仅对老板和公司造成损失,同时也会扼杀你的创造力和责任心。
《圣经》上说:“助人就是助己。”不要计较得太多,多工作一些对你并没有害处,也许它会花掉你一些时间和精力,但是能锻炼你的才能,使你从众多的竞争者中脱颖而出,你的老板、上司和顾客会关注你、信赖你、需要你,从而给你更多的机会。今天种下助人的种子,总有一天会结出甜美的果实,享受到益处和快乐。
要想有收获,就一定要有付出,这是一个基本社会规律。也许你的投入无法立刻得到回报,但只要你一如既往地坚持,回报可能会在不经意间,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出现。除了老板以外,回报也可能来自他人,或者以一种间接的方式来实现。
也许你会觉得自己已经在工作中付出了很多的努力,却没有马上得到相应回报,而心有不甘。你会想既然不能升职,还不如忙里偷闲,反正也不会被开除、扣工资。这样一来,以后你就可能会拖延怠工,工作漫不经心。长久以往,你的进取心将慢慢被磨灭。另外,如果你计较自己的付出没有在短期内得到回报,继而会产生抵触情绪,还会影响到你的工作情绪,继而影响你的人际交往。
一开始,也许你从事的是秘书、会计和出纳之类非常琐碎的事务性工作。难道你要在这样的职位上做一辈子吗?你若想获得新的发展,除了要做好本职工作外还需要做一些不同寻常的事情来培养自己的能力,这样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有机会得到新的发展。
如果一个人在工作时能全力以赴,不计较一些小利益,不偷懒混日子,即使现在他的薪水十分微薄,但以后一定会有大的收获。
摘自:《致加西亚的信》([美]阿尔伯特・哈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