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要写一篇鸡汤文。
不是想告诉你努力的重要性,也不是要写怎么样发奋学习,从屌丝逆袭。
甚至我并不是要说“努力”的问题。
我说的“努力”,可能不是你想象的那个“努力”。
这两天看了一本书,《读报纸的人》。
奥地利作家罗伯特·谢塔勒的一部小说作品。
讲的是二战期间,一个乡下小子弗兰茨从农村来到维也纳,跟随一个卖报老人卖报的故事。在那,他认识了心理学家弗洛伊德。他们俩超越年龄的鸿沟,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朋友。弗兰茨情窦初开,不可自拔地爱恋上了一个波西米亚女孩。随着局势的不断恶化,纳粹组织将卖报老人迫害致死。弗洛伊德被迫远走他乡。弗兰茨出于愤怒,剪掉了纳粹旗帜,最终被纳粹抓捕而丧命。
1
弗兰茨家境贫苦,为了生计,被母亲送到城里投靠一位靠卖报为生的旧友奥托·森耶克。和母亲离别前,显然他没有准备好,内心害怕和慌张,以致于结结巴巴地说“这不行吧”。母亲什么都没有说,直接给了他一巴掌。
是啊,这是他17年来第一次离开家乡。
每个人都贪恋拥有的一切,尽管是那么不完美。
我想起我第一次离开家,是在大学毕业。那时,一心想离开武汉,离开家,去一个很远的地方。但当火车渐渐驶离这座城市的时候,我发觉我是如此眷恋这个地方。独在异乡时,想念家里的食物、家里的气味,甚至和父母的争吵。那些曾经厌烦的东西竟然成为了思念的线索。
但我知道,“回不去了,只有自己适应眼前这一切了。”即使,再次回到这个城市,我也不再是以前那个我了。
今早,送大儿子去学校报到。这是他第一次踏入小学的校门。
昨晚他还在说不想去上小学,要请假,在家里陪弟弟,即使在家里什么都不干都比上学好。我知道他内心是不安的,恐惧一个陌生的环境,不可预知的未来。
而早上看着他坐在教室里,认认真真的样子,我意识到孩子长大了。
不管我们情愿不情愿,成长总是不可逆转的。
其实,没有一个人是无所畏惧地去面对成长的。世上也并不存在毫无痛苦地成长和分离。
所谓成长,就是逼迫你在荆棘丛生的道路上,跌跌撞撞地孤独前行。
成长本就是一种苦难。
就像弗洛伊德说:“我们在黑暗中艰难地摸索,就是为了偶尔能碰到有用之物。”
2
弗兰茨是幸运的,在迈向社会的第一站,他遇到了奥托·森耶克。
奥托·森耶克曾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总告诉弗兰茨:“一个好的卖报员,卖的是享受和欲望,以及不良嗜好。”
看似冷漠的奥托·森耶克有着一颗善良正直的心。
1938年纳粹德国入侵奥地利,18.5万犹太人遭受了严重的恐怖统治,数以万计的犹太人被迫害。各种报纸都在维护虚伪的客观事实,越来越多的民众打招呼时高喊“希特勒万岁”。
面对疯狂的世界,奥托·森耶克冷静理智,尽管多次受到威胁,依然向犹太人出售报纸。在被逮捕的那一刻,他毫不畏惧,坚定而有尊严。
我想弗兰茨就是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叫做“正义”。
所以,在奥托·森耶克被捕后,他一次又一次地去国家秘密警察司令部,企图把他这位老板给解救出来。直到被打到满脸是血,他才明白,原来这个世界真的疯了。
当弗洛伊德在监视下背井离乡时,弗兰茨决定还心中正义一个说法。
他爬上旗杆,剪下了纳粹旗子,挂上了一条裤子,那是一条棕色的男士高腰褶裤,只有一个裤腿。我辨认出来了,那是奥托·森耶克的裤子。
那是弗兰茨想用这样的方式去祭奠奥托·森耶克,祭奠正义。
弗兰茨只是一个17岁、没什么文化的乡下男孩,面对强权和不公,却毫不退缩。他用尽短暂一生,奋力去追逐真相,努力捍卫自由。
生于和平年代的我们,已经难以理解那个战争时代的悲惨和伤痛。但在各种选择面前,我们是随波逐流、随遇而安,还是勇敢前行,轰轰烈烈,活出自我?
身边很多人为了实现社会普遍认为的优质人生,抱着稳定工作,守着同样看起来光鲜亮丽的伴侣,养着聪明伶俐的孩子,宁愿压抑内心向往自由的渴望。
在鄙视链中,给自己找到定位,用挑剔异样的眼光去看待那些和他们不一样的人。带着些许嘲笑,些许同情,不自觉中就体现出自己的优越感,甚至给自己的安稳,找到了最好的论据,瞧,我的选择多么正确?
常听到身边一些父母对现行应试教育、拼爹拼妈做法的抱怨,但若谈起该怎么面对时,大多会感叹一声:“那怎么办呢?社会如此,我们只能随波逐流。”
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我们真的该追问自己:我们想要什么?我们想去哪里?如若没有答案,那就该多问问自己的心。
3
弗兰茨初到城市,对一切都那么不理解。好在他认识了心理学家弗洛伊德。
我专门查了查,弗洛伊德的家乡就是奥地利,也是犹太人。和小说中的人物仿佛是很相似的经历。
第一次交谈,弗兰茨就问弗洛伊德:“您可以让一个人的内心变得平静吗?您可以让人们过上一种井然有序的生活吗?”
后来弗洛伊德告诉弗兰茨:“即使缺乏力量,也要有意志。”
那是弗洛伊德在教弗兰茨如何面对女人,如何去谈场恋爱什么的。
我最喜欢的,是在弗洛伊德举家远迁英国伦敦之前,弗兰茨历经千辛万苦见到弗洛伊德时,这位80岁的老人所说的:“尽管我对自己要走的路已经有些了解。不过,了解我们要走的路,并不是我们的使命。我们的使命是不去了解我们的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不是为了去寻找答案,而是要去经历。我们在几乎永恒的人生昏暗中四处摸索,只有足够幸运的人,才能偶尔看见一盏小灯燃起的光明。同时,只有拥有足够的勇气,或毅力,或愚蠢,或最好是将这些全部混在一起之后,我们才能在某些地方留下自己的印迹。”
人,生来就是走向死亡的。
但正是因为有限的光阴,才显得更加弥足珍贵。
我们应该用全力触摸这个世界。
生活不是童话。我们不可能靠一本书、一篇文章、别人的一句话就能判断事情的真伪。没有人能给我们一个标准答案。
我们更应该真实地去经历,在经历中感悟,找到真实的自己。也许这才是我们一生的使命。
有时候,我也在思考,人生究竟是填空题还是选择题?
我曾以为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通过努力和勤奋来搞定的,但经历种种之后,会发现再聪明再努力,有些事情就是注定无法解决,有些人注定就是无法超越。更何况,还有比你更聪明、更努力、家庭条件更好的人,在和你同台竞技。
但二儿子那次意外后,我发觉原来生命如此脆弱,死亡离我们这么近。我开始思考我拥有的一切。是否我们都太忙了,忙着工作日夜操劳,忙着家务日常琐碎,忙着将孩子培养成才,忙着拿起手机浏览世界,却忙忘了努力生活,忘记了心中向往的方向。
如果说成功就是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说真的,我不知道成功是什么滋味。
我想,每个人都值得去体会。所以,每个灵魂都应该努力地吟唱。
弗洛伊德虽然是个伟大的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但我并不觉得他比弗兰茨要高级很多。反而,经常请教他的小伙子弗兰茨在社会剧烈变革的经历中,却悟出了“达到自我,超越自我”的道,为了自由和正义,迈出了惊世骇俗的一步。
这本书里还有弗兰茨和母亲那种亦淡亦浓的、无处不在的牵挂,让我感动。
如果人生是一张报纸,谁能读懂真相?
人生不是一场寻找答案的旅程,努力去经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