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使人深沉,谈话使人机敏,而写作使人思想精确“--培根
最近在读一本书,名字叫做《把时间当做朋友》,在此希望将读到的精华分享给大家,逻辑很乱,见谅。
为什么会有同学问背范文再写在试卷上是否会判雷同?-----答案是肯定而且显而易见的。但是透过问题抓住本质:为什么会这么问?其原因在于是基于对他们自己并非满意的现状的思考和疑惑。其实我们周围的很多同学即勤奋又懒惰,懒惰是指:不去思考,总是想去找捷径,勤奋是指:确定一件事可行就会废寝忘食的努力完成一件事。
在向深层次思考,为什么要“即勤奋又懒惰”呢?是因为没有时间了,做每一件事都是有时间段的,从宏观上讲,我们从生下来开始,时间沙漏就为我们每个人开始倒计时。
但是有少数人能够做到合理的化解各种压力,安静的去做他们认为应该做的事情,并总有成就感,面临同样的困境少数人又怎么做到的呢?其实是我们的心智在左右我们的行为。
有人会问“按照你说的方法真的有用吗?”,提问者的逻辑:你说的方法似乎有些道理,但我不确定,如果我按照你的说法去做,我肯定要投入时间和经历甚至金钱,在我不能确定我的这个选择是否能给我带来好处之前,你得让我知道你说的方法到底有没有用。如果你给我的答案是不确定,我才不会去做。
再举几个书中作者的经历第一个例子是作者小时候学习计算机,当时只是随大流学习了,可没想到对日后写文稿,利用计算机批处理,让自己效率飞速提升从而感到惊喜甚至感慨。第二个例子是作者毕业后第一份工作是销售对自己日后在课堂上有超强的说服能力息息相关,但初衷只是养家糊口而已。作者的经历说明在不确定的情况下去实践了一件事情,对自己今后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其实去做某件事情和不去做某件事情的思考出发点一样“不知道学它究竟有什么用”
面对相同的问题,心智能力的差异使人做出截然不同的选择,而不同选择的直接结果就是时间质量的不同。具体来讲:每个人所拥有的心智力各有不同,而心智力量的差异会给每个人的一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价值差异。
所以如果想要让自己往好的方向发展,就要尽最大可能去发现、培养、呵护、调整自己的心智的力量。一旦心智出问题,浪费的时间往往无法估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