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寸进》2:拙诚也可以锻造高情商

       “唯天下之至诚能胜天下至伪,唯天下之至拙能胜天下之至巧”,就是对拙诚的高度概括,只要有赤胆忠心、破局诚信,就可以有效去解决问题,原来拙诚的确锻造高情商。

     一、看似本拙,其实看到根本

       曾国藩喜欢打呆战是出名的,其实就是稳打稳扎的战术,小心驶得万年船。而在战功方面,

       他是多次给到他人而无给到他弟弟曾国荃,即使曾国荃在打仗过程中战功显赫,将后勤功劳给到胡林翼,前线功劳给到曾国荃手下多隆阿。当湘军的大业已成,就让曾国荃裸辞回家享福。

      一般人都是将功劳给到亲人或自己熟悉的人,曾国藩不是,而且当时湘军的历史使命快要完成,不是为自己及家人要什么功劳,而是让弟弟回家。其实关键是他看到朝廷的动向,如果太平天国已灭,他们曾氏兄弟手握重兵,还更加容易成为朝廷关注对象,让弟弟先回家,已退为守,后来重新给朝廷重用,避免给当时树大招风。

      曾国藩在家人的在打仗功劳方面,看似无为家人争取什么,实际是以退为进,看清楚朝廷对自己的曾氏兄弟的防备,保存家人的同时,最终为弟弟曾国荃重返官场做准备。

     做事不能太短线,只看一时的得失,关键是看长远,如何做到保身且为以后做好准备,曾国藩在对弟弟打仗功劳方面,看似笨拙,实质是深思熟虑,长远是为大家好。

      二、看似夸人,其实做好铺垫

      如果你的手下都是势均力敌的高手,最坏的就是2个不和,还互相制造了不少难题。面对这种情况估计你会束手无策,曾国藩是怎么做呢?

       曾国藩被慈禧太后安排了2名大将是陈国瑞、刘铭传,都是有来头的人,陈国瑞是曾国藩的对手增格林泌的手下,而且性格暴烈,压根不将曾国藩放在眼里;而刘铭传是李鸿章的人,为“淮军第一悍将”,却使唤不动;据说陈国瑞瞅见刘铭传营里有高级洋枪,直接率军去夺枪,刘铭传当时无防备,给洗劫一空,气不顺,刘铭传后来冷静指挥反攻,将陈的部队全歼并将车活抓。曾国藩当时还在赴任路上,就发生了这件事情,很多人都想看曾国藩的笑话,曾国藩不紧不慢回来后,并无开会批评,反而向朝廷上奏夸他们,安抚朝廷,并不因发生这样的事情自乱阵脚,避免临阵换将。

      当然对于2名大将发生的事情也不是放置不管,曾国藩对他们采用私下批评的方式,刘铭传就主动认错,而陈国瑞死不承认,曾国藩毫不留情批评他,并说出在走访过程七成人在骂他,老底被揭,不过曾国藩最后也表扬一下陈国瑞重义气、勇猛过人、是军事奇才,给了两份奏折选择,一份是“将功补过,下不为例”,一份是撤职查办,以做效尤”,让陈国瑞心服口服。

      曾国藩在陈国瑞、刘铭传的矛盾,真是高手,好像润物细无声,实际不同人不同方式,精准到位,一边夸人,一边为处理问题做好准备,一刀到位,不拖泥带水。

       曾国藩在待人处事上,情商超高,低调中出手,过程中拙诚、不紧不慢,顾全大局,而一出手就精准到位,让他人信服口服,而且还有利于长远的问题解决,而是不是陷入一时的痛苦。

        当然很多人说要做到曾国藩的高情商是很难?高情商让你在待人处事上更上一层楼,如何提让自己的更高情商呢?

      1.要有同理心:清楚发生了什么,对他人、自己的影响,将自己放在他人的环境中,他人是怎么做、感受如何,做到身同感受,才去解决。      

    2.要有目标思维:清楚当前的实际目标是什么?做什么对目标实现是有利,那些是不利?就像曾国藩对陈国瑞夺枪、刘铭传反抗的事情,先去安抚朝廷,再避免临阵换将,再去私下批评,最终让他们心服口服,去完成作为大将要做的事情。

    3.要顾及面子再给方案:曾国藩对于陈国瑞、刘铭传是先夸,再结合他们特点进行批评,对于不服从的,就平衡得失,给到选择题他去选择;最终就是解决问题。

      要高情商同他人沟通,还是要用心去同理他人、用心去实现目标、用心去顾及他们面子,才有更利于让人信服,才更有效沟通。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