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出自《道德经》第48章,意思是说:做学问要日积月累;循大道要少私寡欲;少之又少就能达到无为不欲的状态了。
有什么含义?
为学就是获得经验,知识和数据的行为,益是增加,富裕和多余的状态。为学应该日积月累,求知应该多多益善,
为道就是遵循原理,规律和客观的思维,损是减少,消除和避免的状态。无为是没有主观欲望,主观贪念和主观诉求的行为;是遵循客观环境,客观事实和客观规律的作为。
有什么道理?
为学需要增加的过程,需要积累,需要汇总,经验需要几代人的总结,知识需要几百年的积累,数据需要多方面的汇总;而日积月累就能发生量变质变,长存久在就能发生渐变突变,为学是在过程中变成知识,知识是在积累中变成力量,经验是在丰富中形成价值,数据是在庞大中发挥作用。
道生万物,天成万事,万物是由能量转化的,一切都是由客观造成的,符合客观是聪明的,符合规律是应该的,符合趋势是正确的,为道和无为是最有效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为道是减少的过程,需要节欲,静心和除贪,可以虚心,静思和冥想,从而清心,寡欲和无为;继而看清自然,看清规律和看清事实;只有彻底地消除欲望,贪念和追求,才能感悟自然,环境和客观,才能理解原理,规律和性质,继而才能做到无为。
有什么作用?
知识就是力量,经验就是价值,所以,学习越多越好,经验越富越好,数据越大越好。知识越多越强大,经验越富越勇敢,数据越大越智能。多数错误是因为经验不足,多数愚蠢是因为知识不够,多数狭隘是因为数据不多。
无为就是减少欲望,清心就是减少贪念,多数失败是因为欲望太多,多数祸害是因为贪念太重,多数灾难是因为追求太强。所以,克制欲望是必要的,减少贪念是应该的,放弃追求是有益的,静思冥想会变得聪明,深思熟虑会获得智慧,无为不欲可以避免祸害。
有什么方法?
为学要坚持,要连续和要积累,求知要谦虚,宽容和耐心,对知识要敬重,对经验要珍惜,对数据要重视;学知识要整体化,系统化和连续化,要有专业性,严谨性和精细性;学经验要有灵活性,现实性和综合性,搞数据要汇总化,积累化和广泛化。学习要有方法,技术和套路,要用工具,机器和设备,要会智能,逻辑和算法。
为道要克制,要压制和要限制,欲望会阻碍看清现实,贪念会阻碍看懂规律,追求会阻碍看明趋势;不要注重自己想要什么,而要强调自己应干什么,不要注重自己喜欢什么,而要强调能干什么,减少欲望和贪念,看清环境和条件,克制愿望和追求,增加资源和能力,不要靠决心和意志,要靠技术和方法,不要靠拼搏和奋斗,要靠工具和设备。
有什么证明?
世上的观念大体分为两种流派,有为和无为;主张有为的思想是以人为本,强调理想,愿望和目标,重视决心,意志和心态,相信人定胜天,精神万能和钢铁意志,相信坚持到底就能胜利,勇往直前就能成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心有多高尚事有多伟大。他们鼓励拼搏,奋斗和玩命,强调决心,意志和心态。历史上的蒙古,德国和苏联都是信奉这类思想,依靠理想,梦想和幻想拼搏和奋斗,结果众所周知了。
主张无为的思想是以法为本,强调技术,方法和模式,重视工具,机器和设备,尊重自然,环境和条件,意志薄弱,委屈求全,见风使舵,他们依靠科学,技术和算法,依靠时机,能力和资源,权衡利弊,计算损益,机动灵活,随机应变,他们服从客观规律,承受经济周期,萧条时忍饥挨饿,繁荣时花天酒地,强大时纵横世界,衰落后偏安一隅,按道理想事,凭实力办事,看利益做事。历史上的西葡,荷法荷英美都是遵循这类思想,结果也是众所周知。
道可道非常道,世上没有永恒的真理,没有绝对的正确,没有持久的辉煌,但是学习知识,了解历史,总结经验,积累数据,可以获得很多的觉悟,智慧和道理,可以明白很多规律,趋势和周期,同时克制欲望,减少贪念,放弃追求,可以减少很多烦恼,痛苦和忧伤,可以避免很多残酷,祸害和灾难;努力学习是合理的,都想当官是错误的,努力工作是正确的,都是发财是荒唐的,多一点知识,经验和数据,少一点欲望,贪念和愿望,多一点技术,方法和套路,少一点顽强,刻苦和辛劳,多一点工具,机器和设备,少一点拼搏,奋斗和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