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无住词、澹斋词、方舟诗余、鹤林词、颐堂词五种,竹纸,宣统二年排印本。网上检索图书馆藏书,多署为铅印,亦有署为石印。仔细观察,实不像铅印,应为铅排石印,即铅排印出小样后,又照相上石。早期石印还不流行雇请书工手写,确有不少采用这种铅排方法,同时印刷质量也较高,因此与铅印不太好分别。而时代出版社出的巴蜀珍稀文学文献汇刊,则称其为刻本,甚奇。
成都吴虞辑,一称冯煦辑。由于没看到首册,无法判断,但吴虞肯定是参与校录了的。
无住词最是喜欢。作者陈与义,南宋人,生于洛阳,但祖籍四川眉山,因此被归为了蜀人。陈与义更有名的是诗,寒斋尚有四部丛刊本《增广笺注简斋诗集》。其词作很少,无住词仅收词18首,但语意超绝,字字珠玑,句句堪诵,每首都是佳作。其《虞美人》之“及至桃花开后却匆匆”,《临江仙》之“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等句,屡为前人提起。好当然是好,但只看这几句,也就是好在自然而然,看不出更高明之处。实际上,这些句子只有放在整首词里,才能看出其超绝之处。
试看《临江仙》整首词: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刘熙载在《艺概》中说:“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此因仰承‘忆昔’,俯注‘一梦’,故此二句不觉豪酣转成恍悒,所谓好在句外者也。”所说甚是精当,其触动人心正在这“恍悒”上,而单单摘出这两句,是没有恍悒感的。
前人认为,其不少词句近坡公,我却觉得别有一种情怀,或者,是更有一种孤独感。
澹斋词,宋代李流谦撰,德阳人。其词作应是从其澹斋集中辑出。除了个别首,读来似乎多有滞塞处,不是很喜欢。
方舟诗余,宋代李石撰,资阳人。观其词作,清脆流畅,秀丽可爱,但多为小调,境界不是很高。
鹤林词,宋吴泳撰,潼川人。吴泳是理学家,体现在词中境界自然高一点,但词本身还是文学的,并不带理学气。不过,他比较注重词的功能性,似乎别具一格,譬如他有不少寿词,意境旷达,词家中不多见。他的词意境多样,除了旷达,豪壮清丽均有之,还是不错。
颐堂词,宋王灼撰,遂宁人。王灼涉猎领域较多,其碧鸡漫志,品评唐宋词,倒是更为有名。他甚至还有一卷糖霜谱,是是关于甘蔗生产和蔗糖制作的著作,可能是史上第一部这样的科技专著。王灼的词,怀人,状物,咏别,伤情,多属婉约一派,其文词优美,婉丽流畅,情调高远,值得一读。
蜀十五家词其余十种则为:
东坡乐府,宋代苏东坡撰。
李太白词,唐代李白撰。
道园乐府,元代虞集撰,仁寿人。
陵阳词,宋末元初牟巘撰,井研人。
欧阳舍人词,后蜀欧阳炯撰,华阳人。
尹参卿词,前蜀尹鹗撰,成都人。
蒲江词稿,宋代虞祖皋撰
阎处士词,后蜀阎选撰
李德润词,前蜀李德润撰,三台人。
毛秘书词,后蜀毛熙震撰。
可以看出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宋人占了差不多一半,其余就是前后蜀最多。宋和五代恰就是蜀人词最盛的时候。就全国来说,似乎也是这两个时代最盛,不过五代时,本就是西蜀南唐词人独领风骚。这些词,以前多存各家单行的集子中,有少数只存于一些选集中,以地域为旨归,将其辑出,还是很有意义。可惜里面不少错字,拣字工人水平太低,兼之校对不精之故,实是该丛书一硬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