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来了,冬的本义是终结。
“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准备冬眠。
在先秦中国,“冬”字很少出现在王公贵族的语境里,“春、秋”讲得很多,还有“夏”也算普遍。“冬”字似乎属于平民大众。
《诗经》中的冬天是民间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冬天,伴随着民众的是“兴修水利”。统治者要“不违农时”,那只能在冬天农闲时修。从都江堰、郑国渠开始,几乎每一朝代都有大型水利工程,秦国灵渠、江南运河,汉代的白渠、龙首渠,隋唐大运河、元朝通惠河等等。
对于平时上不起学的孩子,立冬意味着可以“进学堂”。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春耕秋收,都要帮家里分担。农闲时节,才可以进学堂认字,脱离“睁眼瞎”的苦海。从立冬开始,到腊月十五结束,三四个月的时间,就算是毕业了。这当然不同于秀才一类的读书人,但至少能认字、能立身处世了。
对于敏感的诗人来说,立冬是值得观察、沉思的。李白有首诗就叫《立冬》:“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
宋朝仇远写过《立冬即事》(其一):“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英国诗人雪莱的名言跟这有异曲同工之妙:If winter comes, can spring be far behind?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