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大脑喜欢听你这样说:利用12个认知原理决定别人记住什么》第七章:错误。
摘1:发展注重错误的文化,旧心理模型不会消失,只会扩展。
评:要在班级管理中鼓励和发展注重错误的文化,其实旧的心理模型不会立即消失,只会在这个基础之上进行不断的扩展。当我们通过阅读、看视频的输入的方式获取一系列的新认知,有些时候这些新认知会带来一定的认知冲击,但要清楚的知道,这些认知冲击其实是在原有的基础之上,继续搭建关于这个主题模型而已。就像我们看待学生,我们的教育教学只能在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上,不断扩展让这个模型壮大和完善,不要妄想自己能给学生带来天翻地覆的变化,只有自己不断学习,才能看清楚学生的现有心理模型,才能帮助他们更好的修补漏洞和优化提升。数学教学中,我不断给学生一个认知:真正的学习是从你犯错开始的,要把主要精力花在订正上,做错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蒙对但完全不知所以。
摘2:利用错误观念促进学习,矫枉过正原则表明人们往往会对原本毫无置疑的事情上犯错更加印象深刻。
评:要学会利用错误观念促进学习的发生,有些时候矫枉过正反而更能够让我们改变对某些问题的固有认知,从而刺激学生更加专心的投入到我们即将开展的课堂内容来。这就像很多演讲大师一样,一开始会给出大家很多关于常识的问题进行讨论,然后又能给出非常让人耳目一新或者颠覆认知的结论和答案,这样的方式能够很好的带来认知冲击,激发听众保持比较高的好奇心,参与到我们的学习中来。这就需要老师们不断学习和积累这样的素材,才能够在开展课堂教学中,根据现实情境自如的开展。
摘3:有效反馈需要帮助学生认识到:目标、差距、下一步,即要去哪里、怎么去、接下来往哪走,在完成这一系列的反馈之后,再附加上表扬,可以极大的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动力。
评:一次有效的课堂反馈,需要我们帮助学生认识到他们要去哪里,也就是定好目标,以及怎么去,也就是告诉他们现在在哪里和差距,还有接下来往哪走,下一步该做什么?在反馈的最后可以附带一些表扬,比如:干得好、做的不错、很用心,表扬可以极大的促进学生的信心和动力。 那具体在情境中,要给出非常有效的反馈,就需要注意亮出目标、明确现状找到差距、下一步具体该怎么做。再举个例子,比如,当我们开车到一个有测速路段的路口,限速25公里每小时就是目标,而此刻我们的速度是37公里每小时,那么差距就是超过了12千米每小时,那下一步我们就要想办法减速到限速范围内,在完成限速反馈(提醒减速)之后,在给予一定的鼓励或者表扬,能够促进学生看到自己犯错的过程,以及改正之后能做好的信心,这便能激发学习动力。
摘4:刻意进行错误分析练习。
评:要在班级管理中营造一种不怕犯错的班级文化,这样的班级文化能够让学生直面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错误,从而更好的去解决问题,这个过程需要刻意的进行错误分析练习,包括四部:一是意识,二是分类,三是练习,四是自主。首先要能够根据情境,意识到自己犯的错误,第二将错误进行分类归档,比如不同的数学题型中均出现了运算错误,这就可以归为一大类,针对每一个类别的错误,有意识的去解决和训练,最后还要给学生留出空间,让他自己发现错误,那这就体现出了日常批改作业和学生自主订正的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