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這是什麼?
I:各位大神,這個是什麼?
J:賴葡萄,非常好吃。
C:我還是在小時候見過的這個呢。
B:@I 我們這邊的叫法,哈哈笑。
I:我不知道我們這邊叫什麼。
汗
B:有人說是因為熟了之後會開裂,就像人咧嘴笑一樣,所以叫哈哈笑。
I:不知道這是水果還是蔬菜,不敢吃。
B:我吃過,不苦,甜的。
很好吃。
J:超級好吃!
I:啥時候有賣?
B:這個不知道吖。
小時候我還在院子裡自己種過。
I:要是有種子,記得給我留點。
B:好多年了,我也不知道現在還有沒有種的。
下週迴老家時候,我可以問問。
I:難道兒時的回憶都只能放在照片裡看?
B:鏈接 摘星 (電影《畫皮》主題曲) 鄭少秋 粵語版《摘下滿天星》
F:老電影了,很有些味道。
C:照片
誰認識這位倪匡先生?
B:這不是楚原嘛?
C:就是楚原吖,居然被人說是倪匡!
B:哪個節目吖?
太能瞎掰了吧!
C:後面還拿著倪匡的照片,說是楚原。
B:想起一句話:一本正經胡說八道。
捂臉
E:老梁一直是這樣的。
F:就是楚原,鑒定完畢。
老啦,英雄遲暮。
C:嗯,他現在的模樣很老了。
F:有些像黃渤《降魔篇》裡的造型。
B:居然這麼老了?
B:鏈接 《俠聖之 殺手至尊》第五章 恨天劍(上)
C原創,《殺手至尊》
F:我轉發
C:@F 謝謝
我當時寫這部故事的時候,是剛剛知道了一些東西。覺得常用的那種有強烈畫面感的寫作技法太普通了,而我又不大喜歡太直觀的東西,所以就想改變一下創作技法。於是就有了這部小說現在的樣子。
其實,這麼做的確會增加一些意境,但同時也會損失部分畫面感。畢竟,但凡亊物有得必有失。
例如我在寫故事情節的時候,一般不寫場景的具體情況,只描寫身處此景時人的主觀感受,就如我們外出旅遊的時候是由於所處景致的感受而身心愉悅一樣。
小說最重要的是思想性,故事性,所以有些時候是可以失去一些畫面感的。但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
如果是寫劇本,這麼做是肯定不行的:因為劇本是以畫面為主的一種創作方式,而劇本裡的畫面通過導演的指導拍攝是可以讓觀眾直接看見的東西。至於畫面背後的深意,那都是在觀眾看到畫面之後的感受了。
F:好意境。
千間廂房千燭燃,月光如水照無眠。
綽約走來一女子,臉在虛無縹緲間。
C:@F 你的詩寫得很好
大家都是好朋友,沒有得罪。謝謝你
抱拳
我也是在摸索嘗試,其實你說的也是我當時糾結過的問題。
如果直觀寫實亊物的形態,那麼讀者可以去想象和感受。
如果詳細描寫亊物的感受,那麼讀者也可以腦補想象此感受下的亊物形態。
B:我覺得意境最美妙的地方在於似有似無,可以感受得到但卻看不清楚。嗯,應該說能清晰感覺到,但不能看清楚。
文字,繪畫都是這樣的。
C:似有似無,正是李商隱的獨到之處。
能夠清晰感覺到但不能看清楚,是我的風格。
偷笑
F:留白。
B:哈哈
我喜歡李商隱的《錦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