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这片古越之地自古丽逸江南、处处钟灵毓秀,越中山水在唐朝时就是诗人们心向往之的热门游历地,所以从这一期开始,我要从杭州出发,开始我在浙江其他地方的诗词之旅了。离开杭州城的第一站,我要带大家通过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濑》走进美丽的富春江。
朗读和吟诵的音频
朗读、诵和吟都是在嗟叹和咏歌中体会诗词节奏和韵律的好办法哦!在吟诵中你可以在不知不觉中把所读的诗深深地印在脑子里,同时切实感受诗词的美。
图中入声字是用一个小红点表示的,这个小红点藏在每一个入声字的右下角。你可以锻炼自己当侦探的本领,看看是否能很快找到。找到所有的入声字以后,就可以玩“标平仄”这个游戏:在所有的平声也就是的一声和二声上面画一横,这个符号表示平,不过千万要注意,有些一声或二声的字实际上是入声字,要标成仄声哦!然后在所有的仄声也就是三声、四声和入声上面画一竖,这个符号表示仄。如果你自己不会标也没关系,可以对着我分享的图片找到每一个表示平仄的符号,照着标在你的诗上就可以了。不过,我非常推荐你们自己挑战一下,然后再与图片对照。
赏析文本
经过四期的“西湖”主题分享,三期的“杭州”主题分享,总共七期的分享,我为大家从各个角度非常详细地介绍了杭州这个我迄今最喜欢的城市。从西湖的最佳代言“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到“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的最美西湖春色;从苏小小“油壁车,夕相待”的凄美哀婉,到钱塘观潮时“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的波澜壮阔;从“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高雅清幽,到“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的繁华富庶,再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慷慨悲歌……杭州这座人间天堂的每一个侧面都那么动人心弦,令我久久流连,不忍离去。不过,虽然我没有“直把杭州作汴州”之虞,却也不能在“熏得游人醉”的“暖风”中就此中断我“诗词游中国”的旅程。好在浙江这片古越之地自古丽逸江南、处处钟灵毓秀,越中山水在唐朝时就是诗人们心向往之的热门游历地,所以从这一期开始,我要从杭州出发,开始我在浙江其他地方的诗词之旅了。
离开杭州城的第一站去哪儿呢?在思考这个问题时,第一时间浮上我心头的就是初二语文课上学过的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名句:“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和妈妈一起查看了资料和地图,发现这一“天下独绝”的“奇山异水”正是从杭州出发逆流而上的钱塘江诗路的第一站,我从小就背熟的好几首诗词名作都诞生在这条诗路上。而且,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上我最喜欢的节目《忆江南》中,濮存昕在《富春山居图》的美景中吟唱的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濑》,描写的也是这“天下独绝”的富春江美景。那还犹豫什么呢,本期分享就请大家跟我一起通过苏轼的《行香子·过七里濑》走进美丽的富春江吧!
苏轼的这首《行香子·过七里濑》作于宋神宗熙宁六年春二月,那时他正在杭州通判任上,为了执行公务,巡查杭州下属的新城、富阳,苏轼由新城至桐庐,放棹富春江,经过七里濑,乘便作严陵钓台之游,遂作此词。
先把这首词朗读一遍:
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
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
在详细赏析苏轼的这首词之前,需要先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词题目中的七里濑和词下片中写到的“严陵”。
七里濑是富春山水中一个很独特的地方。
我之前曾经给大家介绍过,浙江省之所以叫浙江,就是因为有一条叫“浙”的江流过。“浙江”又名“折江”、“之江”、“罗刹江”,而在古典诗词中,这同一条浙江却经常会有不同的叫法。比如常提到的“钱塘江”,就是浙江下游的杭州段;而吴均笔下“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的这一段,则正是黄公望《富春山居图》里所描画的被冠名为“富春江”的浙江富阳段;孟浩然的五绝名篇《宿建德江》,则作于浙江在建德县境内被称为“桐江”的那一段;还有李白《清溪行》里写到的新安江,则是浙江上游的支流之一。这一条赋予了浙江省省名的大江早在《山海经》中就有记载,后来郦道元作《水经注》,对于浙江的源头、支流、河流走向做了更为周详的考察。大体上说,浙江的上游有两条支流,一是发源于安徽休宁县境内的新安江,一是自衢州而来的衢江与金华江合流之后的兰溪,它们在建德境内汇合之后形成了我们现在通称的浙江。而自建德以下的浙江,不同河段如上所述在古代就有着不同的名称。
大约从南朝开始,作为河川的浙江就以其沿江两岸的清丽山水而负有盛名,其中又以富春江这一段为最,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就是最好的明证。不过早在这里的奇山异水出名之前的东汉初年,就有一位对这里影响最深远的著名隐者来到这里,这位隐者就是严子陵。严子陵名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后汉书》中记载他“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但刘秀即位成为汉光武帝后,他却“乃变名姓,隐身不见”,披着羊裘,隐姓埋名来到富春江边垂钓。刘秀思贤念旧,就下令按照严光的形貌在全国查访他。后有人报称有一男子披着羊裘在泽中垂钓,刘秀怀疑那就是严光,即遣使备置安车、玄纁,先后三次专门去延聘,严子陵才到了京都洛阳。但当刘秀亲自来到他居住的馆舍时,严光却睡着不起来,刘秀等了他好一会,他却用尧和许由、巢父的故事再次拒绝了光武帝希望他出仕做官的要求。刘秀无法让他作出让步,只好叹息着离开了。后来他被光武帝请到宫里谈说旧事,与光武帝睡在一起,睡熟了把脚压在刘秀的肚子上。第二天,太史奏告有客星冲犯了帝座,很厉害。刘秀笑着说:“我的老朋友严子陵与我睡在一起罢了。”正如吴筠《高士咏》中所写:“汉皇敦故友,物色访严生。三聘迨深泽,一来遇帝庭。紫宸同御寝,玄象验客星。”刘秀反复劝说严光,授于他谏议大夫之职,但严子陵最终还是“禄位终不屈,云山乐躬耕”,回到桐庐富春山继续他耕读垂钓的隐者生活,建武十七年(41年),朝廷又一次征召他,严光仍不就。直到八十岁在家中去世。刘秀闻讯倍感哀伤,诏郡县赐钱百万、谷千斛,安葬于会稽余姚的客星山(陈山)。严子陵这种不慕富贵的高风亮节一直备受后世称誉,于是后人就把他垂钓的地方叫做“严陵濑”。这个严陵濑,就是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的七里濑,也就是浙江自建德市东乌石滩至桐庐县南泷口的七里泷峡谷,亦名七里滩。七里濑的岸边即是严子陵隐居耕作的严陵山,“严子陵钓台”自然也在那里。
因为有了严子陵这个大IP,从南朝开始,七里濑和严陵钓台就成为文人墨客向往和不断吟咏的对象。山水诗的开创者、南朝诗人谢灵运在游览富春山水时就写下了《七里濑》一诗,诗中以“石浅水潺湲,日落山照曜”来描写这里的风景,又以“目睹严子濑,想属任公钓。谁谓古今殊,异代可同调”将严光引为同调。同为南北朝时人的王筠则在《东阳还经严陵濑赠萧大夫诗》中第一次拈出“高尚”竭力赞美严子陵超然独往的人格:“子陵徇高尚,超然独长往。钓石宛如新,故态依可想。”到了唐宋两朝,更是有无数诗人吟咏严陵濑的诗作流传至今。李白到访严陵濑时,喝着隔壁建德严冬关产的“五加皮”酒,吃着富春江的“子陵鱼”,醉眠石上。范仲淹来到这里出任睦州知州时,专门建造了祠堂来祭奠严子陵,并撰写了《严先生祠堂记》一文,其赞语“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广为流传。可以想见,当才华横溢的苏轼在舟中饱览七里濑天下独绝的山水秀色,在严子陵钓台凭吊古人时,途中有景,景中有典故,自然有新句、新词以配之。这新句新词即为这首《行香子·过七里濑》。
《行香子》是一个我非常喜欢的词牌,又名“爇心香”、“读书引”。南宋程大昌在《演繁露》中说:“行香即释教之谓行道烧香也。”这个词牌的本意即以小曲的形式歌咏拜佛仪式中的绕行上香。由此可见此调本为佛曲,而苏轼却将它用于咏物、写景、酬赠、感叹人生。以他的大才,写出的几首《行香子》影响极大,比如《行香子·述怀》就传唱甚广:“清夜无尘,月色如银。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叹隙中驹,石中火,梦中身。 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也因此苏轼的作品就确立了《行香子》的基本情调和格局,多用以感悟人生哲理。
接下来我们先来看这首《行香子·过七里濑》的上阙:一叶舟轻,双桨鸿惊。水天清、影湛波平。鱼翻藻鉴,鹭点烟汀。过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一叶舟轻”是因为舟轻小如叶,故称“一叶”,正如范仲淹诗句“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鸿”是鸿雁;“湛”意思是清澈透明;“鉴”就是镜子,“藻鉴”亦称藻镜,指背面刻有鱼、藻之类纹饰的铜镜,这里比喻像镜子一样平的水面;“鹭”是优雅的水鸟白鹭;“汀”是水中或水边的平地、小洲,“烟汀”则指烟雾笼罩的水边平地。上阙翻译成白话大致就是:乘一叶小舟,荡着双桨,像惊飞的鸿雁一样,飞快地掠过水面。天空碧蓝,水色清明,山色天光,尽入江水,波平如镜。水中游鱼,清晰可数,不时跃出明镜般的水面;水边沙洲,白鹭点点,悠闲自得。白天之溪,清澈而见沙底;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
再来看下阙:重重似画,曲曲如屏。算当年、虚老严陵。君臣一梦,今古空名。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屏”是屏风;“严陵”自然就是前面说到的严子陵,所以下面的“君臣”自然指刘秀和严光;“空名”感叹当年在这里钓鱼的严光也不免老去,如今无论是刘秀称帝还是严子陵垂钓都不过是梦一般的空名而已。下阙翻译成白话大致就是: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美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俨然屏风。叹严子陵当年在此终老,而今无论是皇帝还是隐士,都已如梦一般消失,只留下空名而已。只有远山连绵,重峦叠嶂;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
这首词上片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一起首,词人就将读者引领到了水上舟行的静美境界:“一叶舟轻,双桨鸿惊”。七里濑的“濑”指的是沙石上流过的急水。富春江两岸山峦夹峙,水流湍急,连绵七里,故名七里濑。因为水流急,所以舟行急湍中进度极难掌握,惟视风之大小来决定迟速,故旧时有谚云“有风七里,无风七十里。”“一叶舟轻,双桨鸿惊”形象地写出了因为七里濑江水流急,故行舟如飞的情形。舟称“一叶”固然是因为它小,但如水流平缓,舟行缓慢,则难有轻如一叶的感觉。也正因水流湍急,所以双桨划动便觉如惊鸿飞掠过水面。这里的“轻”字,是一篇之眼目,以下无论是意象之变幻,还是节奏之快捷,都是“轻”的感觉和表现,词人将其置于句首,可谓“片言以居要”。而且“一叶”与“双桨”自然成对,“一叶”是舟于静态之中,“双桨”则赋舟以动觉,是由静入动。虽只八个字,那如画的美景已如在目前:耸立如壁的青山,夹着一江春水。江水澄澈如镜,一只小舟轻盈如不慎跌落水中的树叶,随水流快速前行。舟上双桨起舞,犹如受惊飞起的鸿雁翩然飞动。
此时此刻的诗人尽情地享受着顺流而下的轻快,心情自然也是愉悦的。于是低头便见“水天清,影湛波平”。富春江水之清乃其突出特色,故在吴均笔下,它是“水皆缥碧,千丈见底”,在吴融笔下,它是“长川不是春来绿,千峰倒影落其间”,而在苏轼笔下便是“水天清,影湛波平”。在虚写对水波的总体感受后,接下来“鱼翻藻鉴,鹭点烟汀”二句则是实写。它通过对“鱼”和“鹭”一水中、一天上的描绘,就将“水天清”的感受坐实了。“藻”是水草,“鉴”是明镜,“鱼翻藻鉴”写鱼儿在明镜般的水藻里倏忽游动,似在翻飞舞动,极致刻画了江水之清。它似是吴均“游鱼细石,直视无碍”,但比之更有动感;它似是柳宗元“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但又比之更有情趣;它似是李白“人行明镜中”,但又比之更有内容。“鹭点烟汀”,写轻灵而优雅的白鹭时飞时落,点缀在烟雨迷蒙的画境中。“烟汀”二字,为整个画面罩上了一层轻轻的薄纱,使之更具烟水迷离之致、朦胧虚幻之美。“点”、“翻”两个动词,恰到好处地使画面活了起来。
接下来用一个“过”字领出下边的“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三句,节奏轻快,使画面飞速地流动起来,高度简练地记录了沿途的景色和主观的感受。这里既有空间的转换,又有时间的推移,更兼情绪的波动。沙溪,是白天之溪,清澄而见沙底,船经沙滩,水流湍急,舟飞如箭,使人既畅快又紧张;霜溪,是清晓之溪,清冷而有霜意,早晨行船,两岸树木罩上了一层白霜,水面清冷,使人感到寒意料峭; 月溪,乃是月下之溪,是明亮的水晶世界,夜晚降临,月亮升起,银白色的光辉洒满了山和树,江水泛着银波,波光莹莹。置身在这清凉透明的世界里,词人仿佛觉得自己的整个身心也晶莹透明起来。“急”、“冷”、“明”三字,不仅写出了船之行程,而且表现了词人富于诗意的感受。同样写“轻舟”,李白的“轻舟已过万重山”是虚写,似乎什么也没看到,只是听着岸边的猿声轻舟就已飞流直下了,而苏轼的“轻舟”则如蒙太奇,剪接了三个不同时辰的舟行之景,又用一“过”字串联起来,既写出了一叶轻舟飞快驶过的具体行程,又创造出由轻快至清寒又至清明的意境,由此引出一股人生的况味,为下片抒写人生感慨作了铺垫。
词的下阕,词人首先由写江水之清明转写夹岸的奇山异景——“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两岸连山,往纵深看则重重叠叠,美如画景;从横列看则曲曲折折,俨然如屏风。大多数词的章法安排都是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而此词却过片不过,似有余兴未尽之感。“重重似画,曲曲如屏”,似乎是对上片之景概括性的总结,是词人对七里濑美景目不暇给、美不胜收的总体感受。接下来“算当年,虚老严陵”方才换意抒怀。自严子陵隐居富春江畔获得美名,后世读书人多有步其后尘隐居不仕的,但“时人未会严陵志,不钓鲈鱼只钓名。”严子陵得光武帝那般礼贤下士却数次坚辞不出仕,当然不是后世那许多沽名钓誉之辈可比,苏轼在此处称严子陵为“虚老”,自然也不是讥他隐逸之心不真,恐怕只是呼应下面的“君臣一梦,今古空名”,感慨无论是“以礼下之”的帝王刘秀,还是“以节高之”的隐士严光,都已如烟云一样消逝了,只留下空名而已,从而表达出浮生若梦的感慨。这感慨,正如他《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人生如梦”,和《前赤壁赋》中的“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一切皆空,这是苏轼受佛老影响而对人生的超脱认识。那么真正能永恒留传的实体是什么呢?词人答曰:“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远山连绵、重峦叠翠;山间白云、缭绕变幻;晓山晨曦、青翠欲滴。只有大自然是永恒的,只有大自然之美是永恒的。这同样也是苏轼一贯的思想,正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感叹的:“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无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长”、“乱”、“青”三字,则为这感叹,也为全篇笼罩了一层淡淡的哀伤,这是词人轻舟急棹之后追古怀今而自然泛起的感情,可看作全词情感节奏上的一种变化,也可看成是词作在吟咏七里濑山水之外的副主题。
苏轼的这首《行香子·过七里濑》上阕头六句描写清澈宁静的江水之美,后三句从不同角度写溪水;下阕以山起,以山结,中间插入议论感慨,而以“虚老”粘上文,结尾用一“但”字领“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三个跳跃的短句,又与上半阕“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遥相呼应,以景结情。前面写水,后面写山,写水则特详,写山则至简,章法有变化,异曲而同工,体现了在江上舟中观察景物近则精细远则粗略的特点。全词将水上行舟的“静美”,和时空变化的“动美”结合的十分完美,语言清丽,意境广渺,既有幽美的画面,又含有深邃的哲理,人生的感慨,历史的沉思,都融化在一片流动闪烁、如诗如画的水光山色之中,隽永含蓄,韵味无穷。
苏轼因与朝廷掌权者意见不合而贬谪杭州任通判期间,尽管仕途不顺,却仍然生活得轻松闲适。他好佛老而不溺于佛老,看透生活而不厌倦生活,善于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化为过眼云烟,在大自然的美景中找回内心的宁静与安慰。所以这首词中既有盎然的生意和活泼清灵的景色,又融注着词人深沉的人生感慨和哲理思考;既有对大自然美景的赞叹,又发出了人生如梦的浩叹,体现了苏轼功名虚无、江山长在的人生哲学,和物我同一的人生境界,同时也寄寓了他因缘自适、看透名利、归真返朴的人生态度。
苏轼经常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但他的感慨总是融化在对大自然的美丽和永恒的礼赞之中。经过苏轼的诗心和诗笔折射出的世界,给人的常常是阔大的美感,而不是灰色的颓唐,因而人们从苏词中得到的, 并不是消极和颓然,而是一种旷达、洒脱,正如他在《前赤壁赋》中所说:“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这就是为什么虽然某些评论家批评苏东坡消极、悲观, 而人们仍然喜爱苏词的主要原因。
苏轼用“行香子”这个词牌写自己过七里濑时的轻快心情极其适宜。此调以四字句和三字句为主,每段前半和缓,使写景抒情从容不迫,而结句则是由两个三字句和一个四字句组成。苏轼又把结句中四字句的首字作为总领,领出三个构词法相同,而又意义连贯的三字句,因而具有具语意回环之艺术效果,令人有一种莫名的轻快喜悦之感,故使他的这首《行香子·过七里濑》词调特色显著。加上苏轼此词上下片两个结句语言精切,意象优美,音节响亮,节奏流畅,将那种轻舟急下,景致及感受都迅疾变化的情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达到了艺术形式与内涵的完美结合。实际上我正是因为苏轼的这首《行香子·过七里濑》而喜欢上这个词牌的,而且我还曾经试图写过《行香子》,但是正是因为这个词牌上下阙的最后一句的句法要求比较严格,所以最终没能成功。这次专门给大家分享了这首词后,我就更想填一首《行香子》了,希望我这个愿望可以早日实现。
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参考反馈题目:
1. 苏轼的这首《行香子·过七里濑》读起来特别琅琅上口,你也多读几遍感受一下吧。如果能吟诵就更好了。
2.你去过富春江(或者千岛湖、桐庐、新安江)吗?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里的山水景色吧。
3.你在语文课上学过吴均的《与朱元思书》吗?能给大家分享一下这篇文章吗?
4.你听说过严子陵的故事吗?读过写到他的古诗文吗?
5.你读过别的《行香子》词吗?能给大家再分享一首你喜欢的《行香子》吗?你觉得这个词牌有什么特点?
6.你欣赏过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吗?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幅画吗?
7.你还知道哪些写富春山水的诗词?给大家分享一首吧。
8.你能给大家分享一下苏轼的《赤壁赋》或者《念奴娇·赤壁怀古》吗?
参考资料
林岩《诗路浙江》
李一冰《苏东坡新传》
木斋《唐宋词评译》
魏国华《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赏析》
黄佩《苏轼<行香子·过七里濑>赏析》
陈邦炎 《宋诗鉴赏辞典》
当然,还有各种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