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汪曾祺先生的《人间滋味》,依然嗅到浓浓的人间烟火味,娓娓道来,平淡质朴,如唠家常。“安身之本,必资于食”,凡事不宜苟且,而于饮食尤甚,中国的许多菜品,所用原料本不起眼,但经过一番讲究之后,便成了人间至味。读着读着,就觉口舌生津,顿感饥肠辘辘,对各地的五味之食充满向往。
汪先生的文章在于浅言淡语之间中植入欲达用意,发人深思。《葵.薤》一文中,汪曾祺写到:北方城里人则连藠头也不认识,北京的食品商场偶尔从南方运来了藠头来卖,趋之若鹜的都是南方几省的人,北京人则多用不信任的眼光端详半天,然后望望后去之。我曾买了一些,请几位北方同志尝尝,他们闭着眼睛嚼一口,皱着眉头说:“不好吃!——这哪有糖蒜好吃哇!”哀哉,人之成见之难于动摇也!
我写这篇随笔,用意是很清楚的,第一:我希望年轻人多积累一点生活知识。第二:我劝大家口味不要太窄,什么都尝尝。当然,我这里说的,都是与文艺创作有点关系的问题。
汪先生不说教,不激昂,不急不躁,在平平淡淡的文字中蕴含着小哲理。
“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还不要紧,最要紧的兴趣要广一点。”
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在《马铃薯》一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位在高寒地区画马铃薯花、画马铃薯块的乐天派,身处苦境而不觉,不怨天不尤人,而是专注于观察、专注绘画,画好再把马铃薯随手丢到牛粪火里烤熟吃掉,他还用“逍遥自在”来形容那段艰苦的岁月,这是何等的乐观豁达!
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去尝尝。对食物如此,对文化也应这样。
人活着,就得有点兴致,我不会下棋,不爱打扑克、打麻将,偶尔喝了两杯酒,一时兴起,随意画两笔,所画多是“芳春”——对生活的喜悦。
这本书同时又是一本全科知识汇编,涵盖历史、文学、地理、农业等等各科,博学多识、幽默风趣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可爱老头跃然纸上。
《人间滋味》汪先生给我们呈现的都是一些有滋有味的琐事,说的都是生活,讲的都是社会,彰显文人大家之儒雅风范,书中一些家常小菜也让我产生了尝试亲手做一下的冲动。
读完此书,一股恬淡、宁静、闲适悄然回归,内心愉悦而纯净。
“他带给文坛温暖、快乐和不凡的趣味”,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