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把党校工作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安排,紧紧围绕“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党建推动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等中心任务,着力抓实镇委党校规范化建设、体系化发展、高效化运行,通过强化保障、育强师资队伍、优化课程设置三项举措,扎实推进基层党校规范化运行,搭建党员教育培训平台,激活党员教育“神经末梢”。
强化保障,建设“一站式”充电平台。从班子、制度2个保障方面出发,全面夯实教育培训阵地。班子保障方面,由党委书记任校长,党委副书记任常务副校长,党委委员、组织委员任副校长,由党建办主要承担统筹协调责任,具体负责培训计划、师资建设、学员管理、效果评估、党建调研、课题研究、政策咨询等,并配齐2名专职工作人员,具体负责校务、教务工作。按照“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原则,严格选聘条件,规范选聘程序,选聘政治素质过硬、理论水平较高、实践经验丰富、职业道德良好的镇委党校兼职教师。制度保障方面,建立教学管理、学员管理、经费保障等规章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完善运行机制,保障教学培训活动的顺利开展。一是制定教学培训管理制度,明确校务委员会工作职责,教师工作职责。二是制定学员守则、考勤考核制度,严格考勤管理,将干部参加学习培训情况作为党员民主评议、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三是建立档案管理制度,留存干部教育培训档案材料,做到有据可查。四是建立经费保障机制。利用党校专项经费,配备党校专职人员,协助做好日常教育培训的管理和组织工作。同时建立经费使用电子台账,规范经费支出范围及明细,确保培训经费严格规范使用。严格把控经费审批流程,从经办人、部门负责人、财务负责人到校领导层层把关,从源头上杜绝漏报、乱报、错报。
整合力量,打造过硬师资队伍。针对日常工作中征求到的党员干部群众培训意见,确定所需教师的背景和专业领域,明确镇委党校对教师的需求,利用全镇范围内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平台,筛选出具备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的人员纳入镇委党校师资库,并为其颁发“党校教师聘书”。持续壮大镇师资队伍力量,将镇业务骨干、辖区“能人”、老干部、老党员、基层党务工作者等人员组建本土讲师团,邀请第一书记、致富带头人以及土专家等担任“流动教师”,实行送教上门,注重向外扩展;实施动态储备,对于工作中涌现的“典型”及时纳入,做到实时更新。
守正创新,提供“多元化”培训课程。做强主业主课,抓实抓细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专业化能力培训,全力做好新时代传道授业解惑工作,努力使理论教育更加系统深入、党性教育更加触及灵魂、能力培训更加精准高效。围绕理论教育、党性教育、能力培训、知识培训四个模块,开设主题培训班,包括理论教育、党性教育,以及专题培训班,包括社会治理、产业发展、乡村振兴等内容。为提高党校培训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实行按需施教,围绕年度镇党委的中心工作,收集各部门实际培训需求,优化教学布局,不断完善时政学习、党性修养、能力提升等3大教学版块,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工作。坚持“用什么点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原则,采取“点单式”教学模式,让党员“点单”,由镇委党校“上菜”,激发党员“务实干、担当干、破冰干”的干事创业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