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内在因素
(一)年龄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学习策略的自发掌握情况不尽相同。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水平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按年龄的发展分为三个不同的时期:学前期、小学期和高中期。
(二)智力水平
智力水平明显低下的学生往往倾向于使用单一而机械的学习策略,而智力水平较高的个体则能自发获得较为有效的学习策略。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策略的训练时要充分注意学生的智力差异,针对智力的差异,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训练的着重点也应有所不同。
(三)原有知识背景
学生原有知识背景与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学习策略的掌握和运用以学生原有的知识背景为基础。儿童在某一领悟的知识越丰富,越能运用适当的加工策略。
(四)学习归因方式
一般来说,学生的归因有两种方式: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其归因方式作为一种强有力的人格特征,主要通过学生的学习动机,影响学生对待学习任务的态度和行为方式,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努力归因、能力归因、成功归因对学习策略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影响。
(五)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学习心理学家班杜拉(A.Bandura,1977)在其社会学习理论研究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用以阐述人的动机行为不仅受行为结果的强化,而是受“人对结果的期望”这行为结果的行为能力的判断( Bandura,1986)。自我效能感的四个功能:(1)决定人们对活动的选择,以及对该活动的坚持性;(2)影响人们在困难难面前的态度;(3)影响新行为的习得行为的表现;(4)影响活动时的情绪。
(六)元认知发展水平
所谓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属于自我意识的范畴。儿童元认知水平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
二、外在因素
(一)学习材料
学习材料的难度影响着学生对学习策略的使用。
(二)学习时间的长短
(三)教学信息的反馈调节
(四)教师因素
1.教师策略教学经验
(1)善于识别重要的学习策略
(2)善于不断寻求新的学习策略
(3)善于选择适合的学习策略训练材料
(4)善于将教学内容的"隐含"要求,转化为显现要求,将策略明确的,有意识的交给学生。
(5)能适时地运用教学外部要求,提高学生学习和掌握策略的意识水平。
2.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
(1)对教学过程的特点有深透的了解。
(2)在策略教学中能采用启发式教学,只在某些节骨眼上捎加点拨,从而对学生起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的作用。
(3)能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有效揭示内隐学习策略,展开思考过程;善于运用适当的教学手段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把连续的思考过程步骤化,使学生有实例可信,有程序可依,便于学习与掌握。
(4)能根据学生年龄特征、认知水平以及教学任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五)学校背景
学校教育与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发展水平有着一定的影响。实验证明,学生的元记忆发展水平主要与被试所处的教育环境,所受教育程度有关。这与玛里琳( Marilyn,1983)以成人为被试的实验结果是一致的。研究还表明:学校如果是开放的的、民主的、受学生喜欢的,学生获得的学习策略就会越多,其水平也会越高;反之,获得的策略就会越少,其水平也会越低。
(六)家庭背景
家庭背景也是影响学生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的一个重要因素。距斯坦(Feeberstein,1979,1985)发现,学习上遇到障碍的学生肯出身于父母不向儿童解释或讨论事件的家庭。在这样的家庭中童学不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思维得不到训练。因此,家长的教养方式影响儿童思维策略的获得。
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成功掌握既受到学生内在因素的影响,又受到外在因素的影响。内在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策略掌握和运用水平的发展,外在因素则影响其内隐学习策略外显化的进程。内在因素与外在因素交互作用,共同促进学生学习策略水平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