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怎么样才能算是自在?有人说实现财务自由就能得到自在。当然,摆脱匮乏感可以让人减少了很多羁绊,但是,财务自由并不能彻底满足对于物质世界欲望的实现与追求,并且,即使是真正能实现对于物质世界欲望的实现和追求,也不见得能够得到自在,自在更多的是对现有精神世界的满足。
在很多人看来,这似乎是一种无欲无求的生活状态,不冷不热,随遇而安,但是所谓自在,与其说无欲无求,倒不如说不外求,不苛求,不让外界无关紧要的事物过多打扰自己内心的平静。道家讲“无贼心”,物越多,心越少。
过于被物质世界捆绑的人,脸上总是写了欲望两个字,之后跟在这两个字之后的,必是烦恼。烦恼带来的疲惫,总会随着时间在一个人的身体和精神上刻下深刻的印记。人的烦恼,归根结底是对生活的不满意,总觉得外在世界亏待了自己,所以要努力改变现状。所以,即使有些事情明明做不到,也可能硬着头皮逼着自己去做,想让外部世界符合自己头脑中的蓝图、幻想或者说期待。做不到,就会陷入焦虑的旋涡中。那么自在的人,就会把期待放在自己身上,看见自己,挖掘自己,了解自己,注重体验个体的生命意义,而不是某件事情的结果,把欲望与自身实际相结合。“不强求”是善待自己的表现,也是一个人自在的表现。一个懂得善待自己的人,除了自身自心自在之外,谁还会轻易看轻呢?
自在的人,往往自带安全感。安全感对于人来说,无非是这两两种感觉,“确定感”和“陪伴感”。自在的人,就加了一个定语——自我,自我确定感和自我陪伴感。自我确定感的核心,就是价值的自我确定,对事物有明确且清晰的界限感,懂得自己真正需求什么,应该拒绝什么,并且会为了追求的东西,付出实打实的努力,或是爱好,或是事业,在经历与实践中,不断更新着自我价值的定义。自我陪伴感的核心,就是能够享受孤独,而不是害怕拒绝孤独。害怕孤独的人,内心对于安全感的缺失,使他总是处于一种无助的状态。所以需要依赖另一个人,来共同面对世界的危险,或者不确定性。拥有自我陪伴感的人,能够将自己的精神世界拟人化,并且能够与内在产生对话和链接。这就需要非常丰富的精神世界的支撑。自在的人,懂得自己拓展世界的边界,而不是借助他人的视角丰富自己的人生。傅雷的一句话,可以很好的概况这个观点:“你永远不要害怕孤独,你孤独了才会去创造,去体会,这才是最有价值的。”
总的来说,自在的人,往往具有不被欲望蒙蔽的生活态度,独立却强大的精神世界。因为他们清楚,越是浮于表面,并且企图控制自身的东西,都是虚妄。想要自在,做好这八个字,——忠于自己,忠于内心。
缺什么喊什么,是的,我就是想做一个自在的人。整理自公众号实用心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