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心千言万语与谁人述说,纵使有千万个念头在脑海中狂欢喧嚣,似要击破这个可怜脆弱的小脑袋瓜子,却在现实之中着实找不到一个可以低声细语或是放肆大骂的值得倾诉的对象。
聊不来,说不透,看不穿,这可能就是万千理由里的几个理由。
现在的社交已经与以前大不相同,沟通不再受到时间空间限制,转瞬即可与相思或兴趣之人交流,宽泛的内容,上可突破天,下可坠入地,千奇百怪的内容,千奇百怪的人,一点“不感兴趣”即可再次点击“下一批”,人人都可参与,转头即可翻脸不认人。随着人人都可参与的许多无聊却让人欲罢不能的活动的增加,看客们的注意力一点点被各大商人剥削,然后,然后我们究竟获得了什么呢?
呵,社交这个越来越大的被子里,不停的注入来自各方各阶层的水,一遍一遍被稀释着,而属于社交中的“高山流水觅知音”此等高级品,更是被那些极大需求认同感的人用“你真是我的知音啊”一次又一次的冲击,糟蹋,变得一文不值,索然无味。
步履矫健的时代,时不时的开始一段狂奔,留下一堆日新月异的东西,让刚消化完上一顿的人不得不匆匆赶赴下一场盛宴。
人们不得花更多的时间在这些外部讯息上,仿佛“啊,你这都不知道”是一句让人坠入万劫不复之地的可怕诅咒,使得碎片的时间越发的有意碎片化,从而去获取那些可能这辈子与自己都不会交集的地球之外的银河之外的某一个外星人的生活问题上的信息。
然后,大家伙们就这么其乐融融的跟着时代的步子,狂奔着,社交着。
说说我的两个同学吧,且成为a君与b君。
A君是一个典型的热衷于各种新鲜社交app的社交狂人,整日在外面有不同的饭局,而b君则是一个完全相反的状态,处于一个完全厌恶社交的状态,其实就是不会社交而造成的恐惧。
在a每日为各种局,各种事,各种人忙的风火轮一样的不停旋转的时候,b则是一个人静静的待在寝室里。
而后的某一天里,a因为长期“逃课”,然后不出意料的在期末的时候挂科了,对此,b的评价是——该!同时充满了对a种种行为的不屑,对于b这种满绩点的学霸来说,对于a的挂科,他确实有这种不屑的资本。
对于b的评价,a也没有过多的反驳,因为很快,他就用自己的“人脉”将问题解决了。对此,他只是用行动在告诉b——who care?
后来,b君因为没有多少“资源”而在一个评选之中落选了,你不是不认为故事在这,a肯定回来个翻转,通过他强大的人脉成功评优,很可惜,事实是并没有。
因为据我所知,a所谓的“人脉”里有一大份都是和他一样,只是出于各种社交的乐趣,为社交而社交,然后一心单纯的想着这些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将来强大的人脉资源库”。
以上的故事里,a的过度社交,何尝不是现在大部分人利用手机之便利而正在进行的所谓的社交?因为内心急需很多认同感,而四处寻求相投之人,其实怕只是给各种酒肉,狐朋狗友相聚冠一个更堂而皇之的理由吧!
而b,却因为封闭自己我,将自我拘谨,因为内心有太多,找不到在这个时代一个合适他的社交方式,而显得太过清高,导致都将东西憋在内心之中从而造成社交恐惧,又难免落入一个“我不屑社交,社交无用”的自我欺骗之中。
所以,对于这两个人,你们能否找到自己,或周围人的一丝影子呢。
这就是我现在很难跟别人聊得来的原因之一——没有一个对的社交方式让我喜欢,因为大部分参与者的共同爱好里,很好能有和自己对上胃口的,而他们要么是太过于亢奋的癫狂的社交状态,让我手足无措应付不来,也听不见我想表达而他们不想听的——因为他们要的是认同感,坦诚,我不也正是在寻求一种认同感吗?
而一些如b的人,那扇关上的大门,或许只能等他自己打开,我才能进去看看,走访走访,自然我不可学b,紧闭大门是会让屋内空气不流通的。
“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唱的着实对。这或许才是好的交流的一种表现,上至国,下至人。
你们或许看到了,这只是我如此看法的一个原因,而同时你也会在疑惑,我上诉a和b的故事,仿佛漏洞百出。
那么,我首先要诚恳的道一个谦——上面的故事其实只是我随口胡诌的,我并没有要欺骗你的意思,你看,这就是现在网络社交中附带的效果——一个你看起来像那么回事的事其实往往并不是那么一回事的真事。
而这个效果也往往出现在那些社交的人身上,和他们所谓的故事上。例如朋友圈。他在那么相对一个短的的时间里,展现自己想展现的,吸引他想吸引的,获取他想获取的——尽情的360度偶尔卖个破绽的展现自己的魅力——可谁知真谁知假。
表演者和观众都尽兴了,也就无人再去追究其中真假,其中内涵,你若在此时犯了浑,要去追究,便会被扣上“扫了兴致”“你真计较”的帽子,而被人耻笑。
这就是我聊不来的另外两个原因——我脑子里的的东西太怪以及表演者因毫无实际本领而展现的浮夸演技现在以及看腻了,同时表演者的表演,大部分真的是表现演的而已。
所以,现在你再回头看看那些自己聊的热火朝天的,都是真的吗?
都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