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晨读分享的书是《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我们一起先来思考几个问题:
1、你是不是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
2、你是不是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的方方面面?
3、你是不是认为事件的残余效应将会永远存在?
如果你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都是肯定的,那么很遗憾地告诉你,你可能陷入了3P陷阱中。你也许会疑惑,什么是3P陷阱?
所谓的3P陷阱是心理学家马丁·塞利格曼在数十年研究人们如何应对挫折的过程中发现的三个阻碍复原力的认知因素:
(1)个人化(personalization):认为坏事的发生都是自己的错;
(2)普遍性(pervasiveness):认为消极事件会影响到生活方方面面;
(3)持久性(permanence):认为事件的残余效应永远存在。
《另一种选择》这本书的作者之一谢丽尔·桑德伯格因为丈夫意外去世,就陷入了3P陷阱中:
她认为,如果出事那天她陪在丈夫身边,意外就不会发生;她还会因为丈夫去世给身边人带来不便而感到自责;在悲剧发生后数月内,无论她做什么,她都会感觉到痛苦无处不在。
朋友说:“既然选择A已经不存在,你就只能考虑选择B了。”
谢丽尔后来终于明白:
每个人都会面临失去,失去事业、爱情或生命。
问题不在于悲剧及挫败何时发生,它们总会发生,我们也必须直面应对。
那么,在遭遇困境时,应该如何避免陷入3P陷阱,让自己尽快从痛苦中解脱出来呢?
001 接受糟糕的现实
小时候,跌倒了,我们会先看看周围有没有人,如果有人就放声大哭,如果没人就拍拍身上的泥土自己站起来。
而长大之后跌倒了,如果周围有人赶紧装作若无其事的样子,如果没人才敢掉几滴眼泪。
悲伤,总是对世人轻语却内在喧哗。
我们总是压抑自己的情感,不敢承认自己的脆弱和痛苦。
与其害怕、恐惧,不如坦然接受。想哭就哭,想倾诉就找人倾诉。你会发现,当你放弃与坏情绪抗争时,它们会溜得更快。
002 不要总以“受害者”自居
看过这样的一个故事:
小然和小郭是大学同学。小然家属于中产层,爸爸是政府官员,妈妈是银行主任,而小郭是山沟里飞出的“凤凰男”。
俩人能结婚确实不易,从当初家人反对,主动借住单位宿舍,到现在生活富足,过程艰辛可想而知。
那么,麻烦也来了。小郭家的亲戚们,开始登门求助。开始,小然欣然接受,怎奈事情如麻,多不胜数,她也失耐心。
这次,小郭的妹妹想让她帮忙找实习单位。
小郭同她商量,小然心里窝火,便气吼吼让他自己解决。然后,她又开启了翻旧账模式。念叨着从结婚伊始,本该由小郭家准备的结婚戒指开始,再到新房购买,装修,小郭家都未能帮忙。现在还在理直气壮地老是登门。
俩人就吵得不可开交,小郭摔门而去。
这种一吵架就翻旧账的心态就是典型的“受害者心态”。
千万别小看受害者心态。
心理学上有个词,叫自我预言印证。就是说,老是抱怨自己是受害者,那么你就会在受害者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受害者心态,开始仅是颗种子,通过抱怨的浇灌,它会生根发芽,牢牢挟制你的心!
人天生有表演欲,在陈述中为了让人信服,不免就夸大其词,于是受害者被自己感动,而这会更加坚定受害者心态,由此便陷入了恶性循环。
这其实是画地为牢的自缚,最终辜负的不过是自己!
003 试着描述自己的情绪
哲学家索伦.克尔凯戈尔说过:要理解生活,你只能回头看,而要生活得更好,你只能大步向前。
而写日记就是帮助我们理解过去,重建自信以享受现在和未来的一种重要的方式。
如果你正在遭遇困境或者遇到挫折,不妨从现在开始把你心中的悲伤、痛苦、难过都记下来,你会发现在你写的过程中,会慢慢的变得心平气和起来。
我最近遭遇了几件比较烦心而又痛苦的事情,都是以这种方式梳理了自己的情绪。我可以很负责任地告诉你:屡试不爽。
描述消极情绪有助于我们克服它们,而描述积极情绪会让我们产生幸福感。
比如试着每天记录三件你的“小确幸”,这些小事累计起来,我们就会发现它们不仅能给予我们快乐,还能给予我们力量。
最后,我们应该感谢生命中的那些磨难,虽然在当时你可能被折磨得遍体鳞伤,但是当伤疤愈合之后,这些结痂也会成为你的盔甲,让你变得无坚不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