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厂门口,我遇到了陈工,一位看似普通的中年人,与我一样,一身朴素的地摊货。
“先到我办公室吧。”陈工热情地招呼道。
“行。”我回答得也很干脆,便跟随他步入了厂区。高大的车间内,用简易板隔出了几个办公室,显得有些简陋。
陈工领着我向标有“研发中心”的房间走去。我不禁好奇地问道:“陈工,你办公室竟然是研发中心?”
陈工似乎有点尴尬,笑了笑说:“什么研发中心,都是自己写写的。其实就是个小工作室,方便我们搞点研发工作。”
走进研发中心办公室,我发现这里确实比我想象的要简陋许多。办公室有点大,但二只亮着的LED日光灯,还是显得有点昏暗。里面有一人坐在办公室里,看来是陈工的同事,正埋头于一堆图纸和资料之中。
办公桌上略显杂乱,堆放着各种工具、样品和文件,我也看不出个所以然来。尽管有人在埋头苦干,但在这样的环境下,对研发我仍心存疑虑。
陈工开始向我介绍起他们公司的情况:“我们公司说是纺织厂,其实就是一家加弹厂。那些从化纤厂出来的化纤丝,丝质比较硬,容易脆断,这样的丝是不能直接加工生产的,需要经过加弹处理,也即增加丝的弹性。”
我好奇地问道:“哦,原来你们就是加弹厂,这加弹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是不是二根丝或多根丝合并在一起,这样可以增加丝的弹性及牢度?”
陈工摇了摇头,耐心地解释道:“不是的,加弹就是由原来的一根丝,通过加热、加油、定型等处理,使丝更加蓬松一些,稍有点弹性而已。只有加过弹的化纤,才能进一步加工,如织布等。而这个过程,也即加工工艺,需要技术含量的。”
接着,陈工又如数家珍地向我介绍起各种丝的品种和特性:“丝的品种太多了,讲也讲不清楚。其中包覆丝最多,如弹性比较大的氨纶丝,就是化纤丝里增加一根氨纶,弹性就很大了。尼龙就属这种性质,它的耐磨性和强度都很好。”
听着陈工对各种丝的介绍,我仿佛是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各种专业术语和复杂工艺让我听得云里雾里。但我能感受到陈工对这份工作的热爱和专业,他的每一个解释都那么详细而生动。
我不禁赞叹道:“看来你的研发中心,是名副其实啊。各种丝都需要通过不断研发,才能得到各种各样性能的丝,满足各种生产需要。”
陈工笑了笑,谦虚地说:“哪里哪里,你看我们小公司,哪有什么资源投入?只是拿几个成熟的工艺加工而已。不过,我们一直在努力,希望能做出更好的产品。”
我也笑着说:“不管怎样,你们想到了研发中心,那么‘研发’这两字肯定已经深植在你们心中。只要条件成熟,研发随时都可以进行。而且,我觉得你们现在的工作已经很棒了,简陋的条件并没有阻挡你们前进的脚步。”
陈工听了我的话,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感慨地说:“是啊,工作条件虽然艰苦,但只要找到最佳生产工艺,效率高,成本低的生产工艺,那么我就算成功了。”
只要能带来经济效益,什么简陋、辛苦等,都不是事。